即使閣下是澳洲稅務居民,其實稅制也不複雜,甚至可能比香港還要簡單。以下列舉一些香港與澳洲稅務的異同(筆者並不保證列舉了所有內容): 1) 薪俸稅、物業稅、利得稅與個人入息課稅? 香港的稅制其實不太簡單,複雜在於如何報稅可慳到最多稅。為何大家總有香港稅制簡單的感覺呢?因為報稅時剔好了某幾格,稅局會自動幫你計算出最便宜的稅款。 澳洲針對稅務居民的個人收入的徵稅其實十分簡單,只有 Income Tax,以香港的稅制來看,可說只有個人入息課稅,但是需報稅的收入眾多,包括薪酬、個人利得、股息收入、利息收入、交易收入、資本增值、租金、海外收入乃至外幣資產的匯率差等等,均需上報入息稅。簡單點說,所有以澳元計價賺得的收入,均需報稅。 稅率方面,以年收入計如下: 如上圖所示,香港與澳洲的收入稅都是累進制,真正要納 45% 的收入的人其實極少。以一般人年收入 A$55,000 為例(即年薪港幣 30 萬),實際稅率是 17%;即使年收入達 A$200,000,實際稅率也不過是 31.5%,即使計入 Medicare levy(全國醫保徵費)也只是 33.5%,而且澳洲現在正逐年減稅中。 有時聽到香港人說「外國稅率高,收入隨便要交四成稅」云云,其實是因為不了解。 2) 免稅額 (Allowances) 與扣除 (Deductions) 澳洲與香港兩地的文化差異,也反映在稅務上。澳洲沒有供養父母免稅額,甚至子女免稅額也沒有。不過有子女的永久居民可以享有其他福利,包括現金津貼和幼兒院津貼等(筆者未有子女,詳情不太清楚)。 扣除方面,澳洲則比香港闊綽,打工仔與收入有關連的支出很多都能扣除,就像在香港開公司做生意一樣。香港打工仔要申報扣除比較困難,除非屬自僱人士,或者走灰色地帶用無限公司 + 個人入息課稅去享用扣除,但是香港稅局也不是省油的燈,這樣做稅務風險頗大。 3) 股息與利息收入 香港人不用就股息、銀行利息和債息收入納稅,但澳洲梲務居民則要 100% 納足。 4) 合併評稅 澳洲的文化沒有夫妻共產的概念,因此也沒有夫妻合併評稅的機制。如果兩公婆希望共產,而收入又相距甚遠,請自行「分配」收入和扣除。因此,Tax planning 十分重要。 5) 澳洲有沒有資本增值稅? 澳洲並沒有這種稅「資本增值稅」,但是「資本增值」所賺的錢需要計入 Income Tax 的收入內,變相需要納稅。 有人說賣
Rx10兄寫得很深入,雖然我也大約知某金融機構的計算準則,但沒有能力寫得這麼精確,佩服佩服!
回覆刪除以我來說,我一定將自己的槓桿率控制在2.0之內,但也會將港股射過去以增加Diversifying Benefit,目的不是用盡Benefit,而是增加maintenance margin requirement的buffer,令自己的組合有更大抗跌力。
風中兄,我都是亂寫一通而已,這題目很難寫,拙文沒甚麼組織,還望大家見諒。
刪除表面上我的槓桿比率還要保守(見舊文),但IB買的資產已是我全部流動資產,風中兄若射貨過去,槓桿比率應該更低吧。
另外一點就是我比較少債券,因為IB所提供信貸質素略佳的債券實在太有限了,膽小的我實在無法大量買入。由於股權資產佔比較重,我也不敢去盡。
謝謝Rx10兄的詳細分享👍我開的是savings account,但我親人近日想開margin account,申請程序有些阻滯~真係要好好研究下。
回覆刪除不知Cherry師姐的親人遇到甚麼阻滯?我當初開戶是在網上煩複的程序搞了整整一小時才搞掂,之後再去金鐘簽名和入票就完成了。
刪除Cherry姐,當初我開戶參照以下條Link逐步填,好順利:
刪除https://www.facebook.com/notes/蕭輔彥/ib-盈透證券-開戶流程說明/1258090890881436/
雖然係台灣link,步驟差唔多,可以參考下。
謝謝您們的詳細資料👍👍等我forward俾我長輩睇先~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