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友風中追風兄最近撰文《來寶的教訓》,帶出了集中投資債券的致命之處,筆者看畢後也很想分享一下有關債券投資的心得(尤其適用於筆者這種流動資本不高的投資者)。
不少投資大師(如巴菲特)長期推崇集中投資,筆者本人也是集中投資的支持者。另一方面,建基於數學模型的金融理論一般都支持分散投資,並鼓勵投資者管理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減少倚賴主動回報(Alpha return),即不要以為自己比市場聰明。
筆者反覆思考,加上多年在金融市場的觀察,大致得出以下結論:
股權型投資,著重發掘公司前景,回報來自投資者對未來的掌握,應當集中投資。
若以分散投資對待自己銳利的眼光,分散的是回報,而非風險。
債權型投資,針對公司存活能力,回報來自已公開財務資料,應當分散投資。
若以集中投資去報答自己分析財務報表的能力,集中的是風險,而非回報。
今年金融市場非常反智,息升債升股升,再投資可謂極具挑戰。投資級別債券早已沒有套利空間,至於亞洲市場,連高收益債也非常昂貴,而且入場費高,一般投資者難以分散投資。
在太平洋另一邊,高收益債市場仍有套利空間,其入場費低至US$1000,有利分散投資。投資高收益債券,本身就應有發行商出事的心理準備。從統計學角度出發,分散投資可以有效地分散違約風險概率及限制組合損失。
以往筆者曾分享過,一個使用槓桿套利的投資組合,最重要的是「鬥長命」,即組合的存活能力。若能限制組合的損失程度,等於確保組合不會出事。債券出事並非世界末日,組合不出事才是重點。
對於某些網友指債券投資是「高風險投資」,只是缺乏Street smart和School smart的粗疏結論,誠如巴老所言,其風險源自「無知」。不過能做到「知道不知道」,已勝過萬千苦無自知之明的「叻仔」。
延伸閱讀:Diversifying Benefits
---------------------
以下提供一些數字供讀者參考,可以看到分散投資在風險管理的威力。
請注意數字本身不太重要,無論換上任何數字組合,也能得出債券分散投資為王的結論。
(假設債券違約率為3%,相當於三年期BB級債券的違約率)
從上表中可見,如果分散投資三條債券,出現最少一條債券違約的機會率高達9.73%。
但如果分散投資十條債券,出現最少三條債券違約的機會率只有0.27%。
對應下表,假設債券出事跌價50%,在合理的槓桿(e.g. 250%)下,如果沒有分散投資或僅分散持有三條債券,也不能容忍任何一條債券出事,「組合出事率」高達 3 - 9.73%
但在分散持有十條債券的情況下,「組合出事率」只有0.27%。
沙發!Rx10兄精確說出集中投資與分散投資的分別,及風險的管理。
回覆刪除"對於某些網友指債券投資是「高風險投資」,只是缺乏Street smart和School smart的粗疏結論,誠如巴老所言,其風險源自「無知」。"
每次有人對我說債券是高風險投資,然後扮哂專家作警告時,我都很不耐煩。為何波幅大得多、公司清盤渣都無的股票投資,他們可以炒得不亦樂乎;槓桿高得多、回報低得多的物業,他們可以一開二、二開四;反而波幅低、風險可控的債券,卻視之為洪水猛獸。
風中兄所言甚是!
刪除股票波幅大,當然容易找到發達的例子,君不見每次牛市滿街少年股神、元朗股神,但從來無聽過中坑樓神、隱世債神?
四個字,「資產配置」!
對我來對一條債券出事也很傷了...
回覆刪除如果100蚊分左3條債, 雖然兩/三條違約風險係減少了, 其中一條出事也可以沒有33%資金了...
對於高風險的債券, 怎樣平衡自己的資金和貪念(因為有槓桿)真的很難...
星尼兄,我撰文想說的是,分散得越多,債券投資越安全。
刪除如果資本不夠雄厚又硬要買20萬美元一條的債券,那就惟有承受不必要的風險好了。
當然,如果有上億流動資產,自己開一個Asian HYB diversified portfolio也無妨。
https://www.armstrongeconomics.com/world-news/banking-crisis/suicide-over-european-banking-crisis/
回覆刪除Martin Amstrong 估計, 2018/2019年資金會由債市流去股市和金市 !
刪除債券和股票我已在1983年在荷蘭開始買來研究, 之後太忙無再買, 反而1988年回流香港買股票在1998年輸大錢, 如果當時繼續買債, 一定大賺, 但當時在香港又不興買債 !
刪除加息潮還大手買債是否理智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8/19950864
刪除林太也叫專家嚐便,那麼我應該信邊個好?
筆者沒有針對誰的意思,噪音到處都是,為何要信人家吹水不信科學分析?
不過如果連玄學也拿來做投資advice,也不難明白。
Lisa姐有三十多年研究經驗,當然值得尊敬。不過如果夠老練便是王道,那麼我們應該經常去護老院請教各路股樓債金神。
刪除加息潮買債有無問題,視乎你買的年期有多長。短債很快便會回歸Par(100),這是債券面對息魔也能保持不敗的原因。
唔係說我老就要聽, 自己去分析啦 !
刪除有D人全身家放某平台, 一出事乜都無曬 !
你還好有其他資產分散咗 !
唔想聽當我無講過 ! 祝好運 !
Lisa姐,請問平台的意思是資產種類還是買賣的平台?
刪除如果是前者,我相信大家都會懂得分散風險,就如本文出發點一樣。
如果是後者,自從雷曼爆破後,我已不懂分辨哪一個平台是值得信賴、哪一個風險較大。
實力、風險、方便、成本,有取便有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有關交易平台,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間接可以減低此風險。
刪除http://rmylife1987.blogspot.hk/2016/08/marginml.html
几乎錯過了這麼有質素的一個blog,擲地有聲,謝謝分享。我只有少量強積金比例放在香港債券基金 ,雖然明白運作,卻從未主動參與。 香港政府都要發ibond,銀債,年金,可見適當時候安排適量的債券在資產组合內,長遠必定能增加组合的稳定性。多年的投資經驗告訴自己,一個組合只要穩定地增長,減少犯錯已經戰勝大部分的交易對手了。 債券及美股是我空白的拼圖,日後一定多多閱讀你和其他博客的文章☺
回覆刪除喜爸爸,謝謝你的回應。
刪除要適當地分散風險,除了資產配置外,也要注意哪類資產可以集中投資、哪一類必需分散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