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0的文章

[警世] 港股的打新盛宴可能要结束

圖片
轉載自 雪球《 港股的打新盛宴可能要结束 》 從去年開始火熱的港股打新,經歷了兩年暴利時代,很有可能在 今年四季度 走向終結。 因為供求關係已經發生逆轉。 相比較A股,港股的打新劣勢有四:第一,需要現金打新,佔壓現金的時間價值; 第二,發行估值偏高,一級市場切走蛋糕大部分,留給二級投資人的不多,而A股受到證監會呵護,一級發行估值偏低,留給二級的蛋糕較大; 第三,港股券商針對個人打新都是雁過拔毛,普遍收取50~100港幣每次的申購費,這比費用並不低,長期來看可能占到散戶新股盈利的50%,苛稅猛於虎; 第四,港股一人多戶打新,港交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人可以開四五十家券商的戶,一家人就可以開一兩百個戶,加上親戚朋友開上千個打新賬戶也不是問題,人稱百戶侯,千戶侯,打新戶數指數級增長。 恰恰是因為這個最後一條,讓港股打新的供需關係迅速逆轉,由不足變成過剩。香港居民本來只能一人一戶打新,大陸居民開香港賬戶可以一人多戶打新。這個漏洞看來港交所也不用補了,因為已經過剩。看不見的手很快將完成動態平衡。 當前很多公眾號宣傳的多券商開戶策略,受券商獎勵的個人利益驅動,對港股打新的現狀給出不客觀的評價,意欲開多個港股券商戶的投資人值得警惕。 港股打新有賺有虧,而且需要精心策劃,又要甲組乙組頂頭鎚,又要搶融資額度,又要看基石投資人,又要算中籤率,不是一般的投資人所能把握的, 當一項無腦套利的體力活,變成高智商的推理活動,它離投機也就不遠了。 因為,其實這世上也不缺高智商。

悉尼.隔離 (下)

圖片
( 續上篇)  此外,酒店也提供額外餐飲服務, 由政府補貼 ,因此價格比平時酒店價格相宜得多。筆者忘了影相,印象中啤酒每枝  A$5 ,平時酒店應該要一倍以上;一枝紅酒約  A$16-24 ,炸魚薯條也只是十幾蚊,還不時做推廣,算是很人道了。 但是酒店服務只提供到晚上九時半,之後餓死也無法求救,所以筆者房間的吧枱變成這樣: 隔離期間,衛生部每天都會打來關心筆者,而且不是敷衍了事,如筆者沒接電話,他們會隔一會兒再打,直到筆者接電話為止。另外,隔離第三天和第十天,均有兩名護士親自上門進行拭子病毒測試,無需自行安排,實在非常貼心。 隔離首一星期,筆者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打機,可是遊戲早已在香港隔離時打爆機了,不斷重覆玩,已經玩到很沒趣,第二星期便沒有再打機。 房間座向不好,本身陽光已不多,過了幾天還要下雨,不但令氣溫急降,也令僅餘的陽光消失。即使筆者每天都做運動,只令身體疲倦,晚間仍然毫無睡意。筆者失眠五天後,曾致電衛生部尋求解決方案,也有醫生打來詢問情況,說了一大堆筆者已經做了的防失眠方法,最後只能自費買褪黑激素吃,價格還要比網購貴一大截。幸好五天後,下雨天結束,筆者也不再失眠了。 在此期間,由於 維州疫情大爆發 ,有不聽話的昆州市民取道悉尼折返布里斯本,令昆州重手落閘,筆者隔離的地方頓時被列為高風險地區。幸好,昆州的法例列明只要持有在其他州份隔離 14 天及病毒測試呈陰性結果的證明,並從隔離酒店乘私家車直接前往機場(期間不得與社區進行接觸且不可離開機場範圍),回國人士便毋須再次隔離。這當然包括筆者。 眨眼間已經到了第十二天,衛生部打來說明天會有人上門提供「結束隔離包」,內含已在新州隔離十四天及病毒測試為陰性的證明各一份,似乎筆者和太太都沒有受感染。 翌日上午起,我們便一直期待門外的人聲 … 等到下午,終於有人拍門,一堆人在門外恭候,包括醫生、護士、軍人、警察等,他們解釋了第十四天的結束程序,並將「結束隔離包」交予筆者。奇怪的是,「結束隔離包」內的證明文件全部都沒有寫筆者的全名,只取用了  First Name  的第一個字和姓氏,也沒有護照或其他身份證明資料。昆州到底會否接受呢? 筆者不斷追問,門外的工作人員也不斷安慰筆者,說一定沒有問題,並指他們的系統內還有住址,一定不會弄錯。也許是筆者還不夠了解西方的姓名文化,只能祈求一切順利吧。

繼續回血

圖片
六、七月在「旅遊」中匆匆度過,人生首個「八月寒流」亦已然過去。 儘管布里斯本全年陽光充沛,畢竟在南緯二十七度,加上筆者住在山區,寒風凜冽不能小覷。 在晨光初現之際,上星期竟有天跌至攝氏五度,但日間又回升至二十度以上,非常舒適。 現在幾乎每天都會做運動,不是做 Gym 便是玩 Ring Fit,十分充實。 不過,所謂寒冬僅此而已,若論不寒而慄,又豈能比得上某記者會上發言者之謬論?肆意顛倒是非、重寫歷史,令人毛骨悚然。 那邊廂,資產市場恍如隔世,亞洲公司債券孳息率仍在尋底,高息債與 IG 一同上升,但得益於環球放水,息差仍然比年初及去年為高。 美股繼續一枝獨秀,科技股撐起了不止半邊天,連掹車邊稱為科技股的超級巨企蘋果公司也瘋狂上升,更別說市值較小的各類科創舊星和新星。港股一如既往,在中國被圍毆的情況下,指數在窄位上落,個別行業不斷經歷過山車。強勢股如醫療、物管、教育被輪流洗倉,資金紛紛跑到幾隻科技巨企避難。 筆者奉行接受「適合自己需要的投資策略」的原則,一於繼續「做 Deal」,以 150% 槓桿比率持有高門檻的亞洲直債,清掉一些不符策略的流動資產,並利用直債的剩餘孖展額抽新股, 讓確定性極高的利潤幫助回血 。惟亞洲直債債價已偏高,在下一條直債到期前,暫不考慮增持。 疫情緩和後,在澳洲的退休生活開支並沒有明顯增加,仍然遠低於在香港的開支水平。當然,回港之旅產生了不菲的費用,但仍少於每月的被動收入。 近月主要操作如下: 1) 一條亞洲直債到期,增持兩條,共持有七條 2) 趁回暖清倉 2588 (筆者仍十分看好此公司,但目前策略並不適合長持股票)  3) Valaris 終於破產,VAL 2020 已全數 write-off,成為筆者歷來首張變廢紙的債券 4) 估計 CBL 最終都會破產,趁 CBL 2023 無厘頭反彈之際清倉,虧損 60% 5) 抽了幾隻新股,全部首日沽出,包括: (P.S.: 以上除歐康維視外,現價全部高於筆者離場價...哈哈...) - 9663 農夫山泉      (4B1A, 待上市) 有傳超額 1100 倍,凍資 6400 億,創香港上市新紀錄。筆者投入的資金也創了新高,上一紀錄保持者為歐康維視。筆者估計自己的平均中籤率只有 0.3%,即使大升也無甚肉食,令人失望。 6) 因預期農夫山泉 IPO 火熱,買入 322 炒影子股,竟誤中遠超預期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