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毋提

眨眼間退休已屆半年,2020 年亦已過半。

上半年流動資產的投資只可用「相當不濟」來形容,不必要地在高位增持、無奈地在低位減持,並在市場最悲觀時決定改變策略,令組合在經歷自 2008-09 年的金融海嘯後最嚴重的創傷後,未能隨大市暴力回升而收復失地。

這次股災讓筆者成了狗熊,但對於來說慣於在市場上追求 Alpha return 的一眾投資者來說,這次股災無異英雄地。美股支持者固然賺個盆滿砵滿,港股的粉絲只要組合有相當部分支持新經濟股(包括醫療、物管、教育、科技股),亦能收復失地,甚至達到破紀錄的回報率。

筆者恭喜這些朋友,能做到這樣的成績是實力的表現,毋庸置疑。

有沒有酸溜溜的感覺?當然有,但成也筆者、敗也筆者,所有買賣都是自己決定的,又何以諉過於人?最可憐的莫過於R太,三、四月時常常要對著一個無心機的木頭,即使到了五、六月,仍然間歇性地悲從中來。辛苦了!

經歷了半年退休後的新生活,開始習慣新的生活模式,也逐漸明白到離開 Comfort Zone、沒有主動收入是怎麽一回事。明知如此,便應接受「適合自己需要的投資策略」這個事實。四月中的更新後,流動資產配置續向高門檻的亞洲直債靠攏,減持舊經濟股,閒資切實執行《拾回初心 (2)》的「做 Deal」策略,襯新股熱潮持續,讓確定性極高的利潤修復三月的創傷。

現在才發覺在澳洲的退休生活,開支並沒有當初想像的高,甚至遠低於以往在香港的開支水平。因此,僅是亞洲直債的現金流已足以應付生活開支及再投資需要,根本用不著拘泥於不同的現金流投資。三月的股災讓筆者明白到,不同的現金流投資不一定代表著風險會被有效地分散。相反地,過於著重這種分散風險的模式,令自己有一種「風險受控」的錯覺,並不自覺地推高了槓桿水平,還自以為很安全。當然,也有高手沒有受這個錯覺影響,例如自去年起一直降低槓桿的風中兄

既然生活及再投資所需的現金流已解決,因長持股票的風險組合佔比亦甚低,筆者會對新經濟股持更開放態度,可能會以微量資金買入新經濟股由於牽涉的銀碼甚小,筆者未必會提及這些投資。

近月主要操作如下:

1) 因國安法清倉與香港地產相關的流動資產

2) 趁五月美國疫情緩和時清倉 BPY.UN

3) 買入兩條亞洲直債,現持有六條

4) 抽了一堆熱門新股,全部首日沽出,包括:

(P.S.: 以上新股現價全部高於筆者沽出價...哈哈哈...)

5) 於中國公路恢復收費前買入 1052,並已獲利離場

6) 利用澳元閒資重新買入 GOZ

截至 6 月 30 日,本年淨資產 (NAV) 較去年底下降 3.1%,當中 -6.8% 來自已實現虧損,+2.2% 來自物業賬面升值,-0.5% 來自扣除非投資收入的淨消費,+3.0% 來自期內投資收入 (Dividend, Coupon, Rental Income, etc.),其餘是流動資產賬面減值及利息開支。

留言

  1. NAV只下降 3.1%
    相信R兄很快會追回之前的, 然後再創新高

    酸溜溜的感覺很正常, 我也有
    看看重倉在美科技股的朋友...
    人地叻仔又接受到更高風險, 抵佢賺
    很認同「適合自己需要的投資策略」, 自己安心睡得好好緊要

    另外, 抽新股可分派到很多嗎? 冇抽JD?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今次 NAV 跌得唔多,真係靠哂啲物業跌少少就反升。雖然香港正值多事之秋,仍然好慶幸自己無賣樓瞓身流動資產。學你話齋,起碼而家我都可以安心睡覺。

      抽新股我盡量分散戶口同 optimize 分派率,中籤率很參差,你睇啲 ROE 同回報不一致就大概估到中籤情況如何。基本上除咗康方同建業,其他都派得唔多。

      無抽JD,睇ADR覺得水位有限,唔孖分得少,孖咗又無肉食,正宗雞肋。而且呢一輪中概回歸由JD結束,即係無需要托住個價,所以只抽9999唔抽JD。

      刪除
  2. 經一事,蔡一智。

    最少你抽熱門新股有斬獲。

    回覆刪除
  3. R兄,"三月的股災讓筆者明白到,不同的現金流投資不一定代表著風險會被有效地分散。相反地,過於著重這種分散風險的模式,令自己有一種「風險受控」的錯覺,並不自覺地推高了槓桿水平,還自以為很安全。"

    R兄揸住corporate debt, 其實股票洗倉時bonds一齊被洗係irrational,但正常不過, 一旦運用槓桿, 每每洗倉就黎一次stress test...
    始終真係同equity有negative correlation可以hedge equity既, 得金同short term treasuries
    其實可以預期, 呢D三月式洗倉會越黎越密..因為而家已經去到錢太多,fixed assets食唔哂, 衝哂去stocks, bond到, 單講美股 return近呢十年都係黎自multiple expansion 多(同埋stock repurchase推高dividend yield)...所以一有風吹草動..D錢即刻走...再加呢十年d leverage ratio升到一個點.. 其實大家都冇乜防守力...分分鐘跌15% D人都被人call margin

    而家只有牛一, 牛二, 牛三, 同熊三, 冇左熊一,熊二build up, 逃生門可能出現得一星期畀你react..
    2015, 2018年尾, 2020 三月都表現左呢個特性出黎

    呢個真係QE扭曲左市場既特性

    回覆刪除
    回覆
    1. Hea人兄,我完全同意你的見解。

      3月事件比以往更瘋狂的,是當流動性閃崩時,不僅防守性資產不能避險,連黃金、IG、無風險國債(利率)、甚至連貨幣市場(美元以外)都不能倖免。甚麼correlation 完全不能發揮作用。

      QE 的遺禍真是非同小可,而今次疫情又令QE 推高至另一層次...

      刪除
    2. 最慘係, portfolio margin個計法, 同現實不符..
      好多老散就好易overleverage, 而自己唔知
      一有事, 啲Firm為求自保即刻加margin毫不手軟...

      我身邊有D 朋友, 係度用期指去玩leverage 1.5x indexing長揸
      我都同佢地講, 寧願用leveraged ETFs啦...起碼唔洗補margin/比人斬
      又唔洗輸contago...定期rebalance咪算

      刪除
    3. 累積財富的本來目的就是追求合意的生活... R兄已在過著合意的生活,比起賺了X%,但仍然要每天營營役役的人,R兄才是成功的一方!

      近日偶然在圖書館讀到了一本好書,書中有一段大意如下:

      「置產配置的信念是,投資在沒有關連的不同領域,所以資產不會同升同跌。

      但,不論是甚麼資產,只要是由同一位投資者擁有,而且他又有用高槓桿,那些資產在危機時便會變成高關連系數!

      即是,危機時,投資者為了平倉,不是賣「應該賣」的資產,而是會賣「賣得出」的資產。」

      勁的地方是,這本書是在2006年出版的!書中內容是有關LTCM的興衰!

      p.s. 書名是「無敵的炒賣程式」

      刪除
    4. 米,謝謝你的留言和分享。

      人類總是重覆犯錯,LTCM爆煲至今才二十餘年,已經發生了不知多少次股災,而由高槓桿引發的彷彿越來越密...

      刪除
    5. Hea 人兄: 其實股票洗倉時bonds一齊被洗係irrational -> 今次3月之後d corporate bond 同優先股洗完倉後都全面回升,不就證明左係irrational, 所以其實根本唔使理逃生門,坐係度就得啦。只要唔好太高槓桿,就唔驚被call margin

      刪除
    6. 控制槓桿,不可維持高水平,避免長期依靠流動資產的槓桿。

      刪除
  4. 我自己都慢慢買入科網的 ETF ,啊壽不才因此買入ETF 當盲公竹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不懂,要認真考慮向ETF低頭認命...

      刪除
  5. R兄淨資產只下降3.1%,其實不多,投資無謂與人比較。我沒有投資任何新經濟股,近期回報當然也比別人大幅落後,但這是自己因應波幅的選擇,預咗。
    R兄找到舒適的生活,這點才值得恭喜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風中兄,我並非刻意和他人比較,只是最近一個月眼見很多戰友或投資者終於YTD 平手,甚至巨賺,自己知自己事,心中不免浮起一絲恨意。恨意是對自己的,還是對市場的,我已搞不清了。

      刪除
    2. 自己也有著同一問題,為心理平衡點,只能月供相關ETF。

      刪除
  6. 同意樓上 Hea 人所講。PE 40-50 x 變成正常。以前計價值的方法在QE + O息下失效。股市亂升亂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咁你用DCF去計
      其實PE 40-50X 好合理
      而家RISK FREE 咁低..
      你用咁低RATE去discount
      distant future 既cash flow既PV實升架
      係呢個context 之下, growth companies 40-50x PE 直情唔貴...
      再加internet世界真係winner takes all (in the specific sector)
      所以好難怪FAANG 咁癲

      https://awealthofcommonsense.com/2020/07/explaining-the-2020-stock-market/
      唔知R兄呢度規距係點, 如果唔可以SHARE 第二D BLOG, 就唔好ALLOW我個留言
      睇下入面S&P 500幅圖已經說明一切

      刪除
    2. 我最近聽到最新穎的敘述:市場從來都沒有價值投資,又或者所有投資都是價值投資...

      刪除
    3. Hea兄的見解很insightful, 回頭看應該市場已接受了很多年,看來我跟市場脫節得很嚴重了。

      刪除
    4. 去到40-50x 係完全冇防守性。依加一年兩三次大調整,等下就好。成日同其他人比冇意思,最緊要自己夠食又happy。

      刪除
    5. 說得太好了,我而家好happy😆😆😆

      刪除
  7. R兄重新再練,追得好快!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也沒有追過什麼,都不敢坐盤了,所謂收復失地主要只是靠物業的被動式收復吧。

      刪除
  8. WHY SELL BPY.UN?? It doesn't make sense to me. What problem do you see?

    回覆刪除
    回覆
    1. BPY的業務主要在美國,美國疫情一天看不見出路,這一類股票的價值也不會重新被接受。

      昨晚美國新增確診個案超過七萬宗,政府完全不視減少擴散為目標,一點曙光也看不到。

      刪除
    2. I see. Thanks. I am optimistic about BPY but you have a good point.

      刪除
    3. 我手上超過7成係美國REITS,貪佢地PB,PE都低,又有實質資產。我諗住只要公司唔破產、我有能力坐,就一直坐到經濟復蘇。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5. This is logical and reasonable. I guess the other questions are how long and why you have to wait for it?

      刪除
    6. 我目的係建立一個有現金流既倉,所以如果公司業績/負債表正常,會KEEP十年八年收息,最緊要係閒錢有持貨能力。
      我知新經濟股好掂,隻隻都升幾倍,但我唔識睇又細膽,唔敢掂。

      刪除
    7. 持股收息,其中一個考慮是防守性。但原來一個大浪是可以無情地將所有收息股吞噬...如果波幅咁勁,仲要有落無上,為何要堅持持股呢?

      這是我個人的感悟,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的情況。

      刪除
    8. 係呀,但好似今次咁全部一齊跌,股金債油一齊跌,我都唔知可以點。莫非都係要買樓收租?

      刪除
    9. 如果你無用孖展,而你又堅信持有的資產經得起磨練,理論上你係唔需要理佢跌。

      刪除
  9. R兄, 如可透露, 請問閣下持有的亞洲直債是那個sector的? 年期大約多長?
    我看過yield有4%以上, 年期短過5年, 大部分都是地產類, 但感覺閣下應不會買中港地產的直債, quote"1) 因國安法清倉與香港地產相關的流動資產". 多謝解答.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內房為主。
      我清倉香港地產,是因為國安法對香港本地資產估值的傷害,並非看淡中國。

      刪除
    2. 請教R兄為何買內房直債?內房盤数你相信?

      刪除
    3. 房地產是大陸經濟的根本,政府不想它大升但更不希望它跌,內房的生死存亡建基於其土地儲備的價值,買內房債等於買中國經濟死不了。

      內地公司盤數總有水份,揀土儲較好、透明度較高、規模較大的公司,再衡量當下的價錢 (YTM) 是否值得冒其風險。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稅務入門 (2) - 稅務居民的稅制

九月流水賬 (2023)

四月流水賬 (2023)

八月流水賬 (2023)

五月流水賬 (2023)

六月流水賬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