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回初心 (2)

三月決定拾回初心、砍掉重練後,已將逾半資金轉投亞洲直債。

一直以來,持有直債最大的 concern 當然是沒有資本增值,要組合有長遠增長只能靠債息再投資,而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且多為被動式甚至機械式操作,頂多是在 YTM 偏高時主動一點,YTM 偏低時被動一點(其實這樣也不保證能增加回報,YTM 偏低可以更低,YTM 偏高後可以更高)。

過去幾星期,筆者重新審視過去十三年投資生涯,絕大部分回報來自極少投資項目。一直以來能長期持有的幾乎只有物業,持有時間最長的已超過七年。另一邊廂,投資流動資產多年來卻僅有一隻 RW0U 能讓筆者持有超過三年。去年收息資產處於高位時,組合最多曾出現幾百萬盈利,大部分累計利潤來自 RW0U、過去一些已結算的(投機)項目和 2588,但一個社會運動再加一次由武漢肺炎引發的股災,這些累計利潤中的浮盈部分已消失殆盡,甚至把累積的股息回報都吃掉。

市場再一次證明筆者不擅長面對股災,回報被吃掉後,連追回的勇氣都沒有。除了長期持有股權型資產外,還有甚麼可以幫助資產增值?

驀然回首,答案明明白白的寫在筆者的過去 - 只有已結算的項目的回報能一直保留。

逐個項目逐單清,筆者雅稱「做 Deal」,一直都是命中率較高的賺錢方法。機會不是常常出現,銀碼大細也無法預測,但重點是命中率高、損手機會較低,而且不論賺蝕,肯定有離場的一天,虧損不會無止境地拖下去。

相比下,雖然長期持有(正確的)股權型資產,理論上回報必定與日俱增,但對筆者來說,這樣做時間不一定是朋友,因為每持有多一天,就多一點心理無法承受的 risk exposure,而這正正是筆者的死穴。

筆者這樣說,相信絕大部分讀者都是嗤之以鼻,覺得可笑而且反智。然而,投資是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也沒有絕對錯誤的方法。我們追求的只是一套適合自己、又能長期帶來正回報的方法。

說白了,有甚麼 Deal 好做?

1) 熱門 IPO
風險:大手認購熱門 IPO (即A組尾/B組頭) 的派貨率只有 1% 或以下,利用 90% 甚至 95% 孖展都不存在分貨過多的風險。價格風險低,因首日甚至首秒就會沽出,只吃最低風險的利潤。還有因升幅不足以抵消利息成本的風險,但通常只會在每一輪新股熱潮的水尾出現一至兩次。
利潤:視乎首日的升幅和派貨率,以最近的康方生物為例,90% 孖展B組頭成本 54 萬,派貨三手扣除成本的利潤約為 15-20k,回報率為 3-4%,密食當三番。
缺點:因認購金額越高、派貨率會越低,多錢也無法 scale up。
備註:使用更多人頭,每個人頭都以孖展認購同等金額,既可增加利潤,又可保持回報率。
資金鎖定期:7-8 天。

2) Event Driven 事件
如派發特別息、集團重組、業績、特別回購事件等造成的投機機會。
對於此類事件,偉哥有很好的經驗和見解,筆者就不獻醜了。
風險:天氣不似預期時需要果斷離場。
利潤:不同事件、不同投資期往往相差很遠,5%-50% 也有可能。
缺點:嚴重倚賴個人的經驗,否則信心不足就會放棄。
資金鎖定期:約一至三個月,筆者傾向選擇較短期的機會。

3) 大機率發生事件
市場上有跡象於短期內大機會發生的事件。例如武漢肺炎後的復工、復市。
風險:等待期間出現重大不利消息或股災。
利潤:不確定性很高。
缺點:倚賴個人的判斷。
資金鎖定期:一個月內為佳。

4) 市場失衡事件
如發生股災、油價暴跌或個別股票誤中副車等價格波動而造成的投機機會。
風險:太早入市或判斷失誤。
利潤:不確定性很高。
缺點:不確定性很高,除了經驗也靠運氣。
備註:非常不適合與長期持有股票同時進行。
資金鎖定期:一至兩星期定生死。

以筆者經驗和資金而言,並非所有機會都適合參與。以上排序反映了筆者的 preference,例如近期 IPO 熱潮鎖定了資金,就不會花太多資金參與其他項目。

當「做 Deal」利潤開始累積至一定水平(如 USD 200k),視乎當時亞洲直債的回報率,筆者會將資金再投資至短期的亞洲直債,以增加長期投資的回報。

諗諗下,直債到期時,不論贏輸也會結算,也算是「做 Deal」的一種吧?

「以物業為根基、債券為流動資產之本,再輔以投機利潤為流動資本增值」,相信未來一段頗長的日子,筆者都會實行這套投資策略。

P.S.: 是否完全不長期持有股權型資產?也非絕對,日後再分享。

留言

  1. R兄的身家是我幾倍有多,文章字數也是。我都想有幾百萬盈利...哪怕半日...嗚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年輕人,你的吉屎是我的幾百倍,一隻股一日過百萬上落!

      你的小目標是一個億,區區幾百萬算什麼。

      刪除
  2. 我們追求的只是一套適合自己、又能長期帶來正回報的方法。

    //絕對同意. 而只在香港, 樓市有現金流 (收租), 有升值, 又有自用需求的投資物實在好難搵到REPLACEMENT.

    投資放在股海, 大家都說是長綫投資, 但第一關KYC 已經把絕大部份人拒之門外, 有幾多人係會真心留意間公司? 再加上留意及了解唔等於控制到個OUTCOME, 又令回報的不確定性提高

    而有幸過到呢關者, 一萬之中有無十個? 還要忍得住市場先生的報價, 過硬的投資心理質素, 才能夠修成正果....

    而港樓來睇, 以上FACTOR 已中左2個:
    1) 大機率發生事件
    銀紙長期貶值

    2) 市場失衡事件
    政府造地失敗, 施政及土地政策的失敗及高地價, 或其故意不作為

    而加3D 焗坐更令持貨者迫住坐長綫, 坐享銀紙貶值的紅利

    回覆刪除
    回覆
    1. 快兄真厲害,竟將小弟愚見推而廣之至樓市身上,你不說我還真想不到呢!
      咁其實SSD, 林鄭按保算不算 event driven 事件?

      刪除
  3. 有些人總是在說投資的王道,特別是一些自稱價投的人。
    投資哪有王道?適合自己性格與能力的就是王道。

    回覆刪除
    回覆
    1. 經歷得越多災難、越覺得投資需要度身訂造,且要與時並進。

      市場會自動把不適合的人無情地淘汰,就像小弟一樣。

      刪除
  4. 師兄有小小請求:可否私傳可買亞洲直債平台?感謝!
    yogie46@gmail.com

    回覆刪除
    回覆
    1. 市面上已有很多可買直債的平台,隨便google都找到。

      刪除
  5. 師兄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方向,心態很好啊
    認真學習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支持。
      你的 blog 文怎麽寫了一半不寫下去?

      刪除
  6. 我們追求的只是一套適合自己、又能長期帶來正回報的方法。

    //金句, 個個方法都有人成為億萬富豪, 亦有信眾, 選擇適合自己又舒服的最重要.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支持!

      而且我的個案太獨特了,相信除了自己之外,沒人能更清楚自己需要怎樣的方法才能長期帶來正回報。

      刪除
  7. 信心危機爆發,已即日全清所有與香港地產有關的持股,包括領展。

    這是基於筆者無法減持物業而被迫作出的折衷方法,是對香港前景投下不信任一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非常失策,仲有大量港股,雖然只有823 同778 係香港有生意。只有等国家隊出場再減。相信SG 會漁人得利,轉入SG REIT。

      刪除
  8. 真的用很多很多的資金,進入股票市場!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坐立不安,因為市況的上落!
    當然,我未有咁嘅身家,就算有!也未敢做!
    或者是我,未能獲豐利原因!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稅務入門 (2) - 稅務居民的稅制

九月流水賬 (2023)

八月流水賬 (2023)

五月流水賬 (2023)

六月流水賬 (2023)

十月流水賬 (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