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9的文章

(成功爭取指定銀行加碼!) 按揭現金回贈 - 新造按揭及轉按同樣適用!!

圖片
筆者投資組合向來主要由物業組成,因此 為了盡量壓低按揭成本,每次轉按或新造按揭均會盡取銀行的按揭優惠 ,包括最低利率、最高現金回贈、最高估價、按揭保費折扣及其他附帶利益不等 ,當中又以現金回贈能直接落袋至為重要。 現金回贈比想像中更多 按揭回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銀行受制於金管局指引的回贈,一般為基本貸款額(最多樓價60%)的1.6-1.7%。 第二部分為 合法地 透過地產代理公司取得的現金回贈。坊間透過大A或某按揭轉介公司,一般只能獲得相當於貸款額約0.03%的 非現金 回贈,僅是聊勝於無而已。至於自己Walk-in銀行,當然 就一毫子回贈也沒有。 筆者和同屬物業投資者的朋友,一直以來都是直接聯絡銀行職員取得按揭資訊,並配以相熟細A(非五大地產代理)轉介以取得額外按揭現金回贈,通常可分享到額外0.2%的現金回贈,即總共可取得高達1.8-1.9%的回贈。 後來筆者發現, 相熟細A在此回贈之下仍有水位,只是不願意把僅餘的利潤嘔出來 。筆者的物業投資朋友思前想後,既然明知自己要不斷翻按、轉按,何不索性充當代理角色,幫自己、家人和朋友取得回贈。 筆者日前成功爭取指定銀行加碼,現時可取得最 高達2.35%的按揭回贈 # ,相信乃全港最高 ! 現在,讀者只需在本Blog 「尋找生活之路」Facebook專頁 Like (請讚好專頁, 不是 帖子!), 然後直接 WhatsApp筆者5524 9431   出示讚好證明,便可以獲得同樣的按揭回贈! 以今年的最新HIBOR利率計算,H+1.235% capped 大P-3% 相當於年利率2.24%。 每個物業的按揭最快可以兩年後無償轉按 ,即平均每年回贈達 1.175% , 變相每年按揭成本不足1.07厘 ! 最重要的是,細A回贈對借貸者而言只有利益、沒有成本,也沒有隱藏陷阱: 淨袋額外獎賞:細A回贈絕不影響客戶原有按揭OFFER 沒有合約束縛:細A不會與客戶簽署任何合約 零成本:客戶可以收到OFFER而不接受 沒有私隱問題:借貸人只需填妥一份簡單表格,經蓋印及簽署交回銀行。細A會為借貸人搜羅最適合的銀行及OFFER,然後銀行會主動聯絡 借貸人, 之後細A唯一角色便是派錢 。 大家都是投資者,豈會被低級技倆蒙騙 不會與任何非銀行貸款機構有任何接觸  不會將任何資

投資心態仍待改善

圖片
忽爾驚覺今天已是年初十,還欠各路 Blogger 及讀者一句新年快樂,祝大家新一年豬籠入水,身體健康,一分耕耘、三分收穫! 今天是情人節,再祝各位生活幸福美滿。 筆者開 Blog 已近三年,真正身體力行 重回流動資產市場 亦已超過兩年半。初期投資以 REIT 為主,其後加入美國公司的定息或浮息證券(包括債券),到最近一年開始涉足高息及股息具持續增長往績的香港股票。 投資流動資產仍是要以長期持有、利用「經歷時間」去「擁抱波幅」(不是擁抱風險)為本,惟絕不強求永久/一直持有,而是有條件地保留資產在組合內。條件因資產而異,但 核心思想是「能令組合在波動中存活,賺取合理的複合回報,並適當地以槓桿增加資金彈性」 。 過去兩年多,流動資產市場經歷兩次較顯著的波動(2016年末及2018年的調整),筆者 長期持有 的流動資產組合亦在儲蓄、加按和資產配置計劃推動下,從當初三十萬小試牛刀、到近月終於突破八位數字,佔總資產值逾20%。 流動資產,顧名思義具有流動性高的致命「缺點」。為甚麼流動性充裕反而是「缺點」?筆者以物業投資起家,一直以來物業高昂的交易成本、漫長的交易時間、打擊炒樓和降低物業槓桿的政策,令物業投資者「被長期持有」,間接迫人「坐貨」賺錢。 常言道,「回報是坐出來的」,所言非虛,亦令物業投資變得簡單,只需買入資產和租出物業,便能坐享其成。 然而,流動資產卻非一個簡單的遊戲。在沒有客觀因素強迫「坐貨」的情況下,流動性高反成習慣「簡單美」的物業投資者的死穴。很多在物業投資大賺特賺的人,轉戰股票市場便不斷損手爛腳,轉戰債券市場則容易買入垃圾資產,甚或墮入騙局。此情況歷數十載而不斷重覆發生,間接又強化了買樓容易賺錢的神話。 雖然筆者不屬這一群,未有炒出炒入之餘,回報亦算不俗,但相 比物業投資,仍覺流動資產投資困難得多之餘,安全感亦低很多 。這一種感覺在突破千萬關口後,更感強烈。 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 一個物業閒閒地幾百萬,即使重回筆者上車時(即七年多前),買入的資產價值也是身家的X倍。其後每次增持,基本上也是幾百萬幾百萬咁去(if not 千萬),簽臨約、正約、轉賬予律師樓, 不眨眼、不回頭 。即使只計首期付出,最少也是七位數。到後期甚至印花稅也要幾十萬。 同一情況在流動資產上,卻變得扭扭擰擰。一個 order 買幾十萬已經算是「大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