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9的文章

《昆布初體驗》系列 - 登澳之前

圖片
「登澳之旅」距今已經三個月,這段日子一直在忙、忙、忙,加上政局紛擾影響心情,竟然到今天才能抽空回味。 上一個系列叫《 出走大洋路 》,顧名思義乃移民澳洲的前因、過程和結果之紀錄。抱歉「大洋路」三個字有所誤導,可能令人誤會目的地是位處維多利亞省 (Victoria) 的墨爾本 (Melbourne)。僅此澄清一下, 五年前筆者到澳洲蜜月旅行時,的確希望日後能住在曾為全世界最宜居城市的墨爾本 , 即使到了開始申請移民時,筆者仍然這樣想 ,所以才用了《出走大洋路》的名稱。可是隨後墨爾本發生一連串治安問題,包括種族仇恨、甚至是槍擊事件,都令筆者質疑墨爾本是否仍是一個宜居城市(最新排名已下滑至第19位)。 最後在 神推鬼㧬 之下,認識到昆士蘭省 (Queensland) 的黃金海岸 (Gold Coast)、布里斯本 (Brisbane) 或陽光海岸 (Sunshine Coast) 可能是更理想的居住地點,加上筆者打算退休,生計並非考慮因素之一,於是便頭也不回地申請移民到這片從未踏足的土地。 所謂「昆布」,固然不是說利尻和日高的海藻類產物,實為「昆」士蘭省的「布」里斯本市是也。筆者也不是有心將黃金海岸和陽光海岸排除在外,但是香港並沒有直航航線飛往兩個海岸,而兩個海岸分別僅距離布里斯本一到兩小時車程,因此從香港到訪昆省南部少不免要在布里斯本著陸。 筆者的《昆布初體驗》「登澳之旅」有兩個主要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親身體驗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筆者覺得我們這一代人真的很幸運,網絡上的資訊發達到不得了,按幾下 Google Maps 已能知當地實況,3D 地圖也好、街道實景也好、通勤路線也好,雖然不是更新得很頻密(國際大都會除外),但已足夠筆者充分地理解各區的地理位置、地勢、交通狀況、生活配套等。 澳洲各省政府資訊十分透明,筆者很容易便取得頗為 user-friendly 的人口普查結果和不少 互動性強而且更新得很頻密的資訊網, 足不出戶已能知各區 (Suburb) 的人口、經濟和社區狀況,包括考慮居所最重要的資訊,如罪案率、人均收入、年齡分布、住戶分布甚至房屋大小等數據也一目了然。 (究竟從前的人是如何作出移民的抉擇!) 然而,不管掌握的資訊有多全面,畢竟還是紙上談兵,數據並不能取代第一身體驗,但卻可以協助縮窄範圍,例如考慮以下因素:

風沙中想起你 哀傷多麼赤裸

圖片
下半年了 ,再來回顧。 政經風波、 市況回顧 筆者在五月從澳洲回港時,股市因貿易戰陷入低潮,並於六月初見底。戰火重燃期間,特朗普言行並不一致,即使有實際行動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或以虛張聲勢為主,結果事實證明一切都是為 G20 Summit 的會面舖路而已。貿易談判重啟後,相對市況會趨向穩定並慢慢向上。 樓市方面,在貿戰陰霾漸散之際,銀行已急不及待調升估價,而在政府宣布暫緩修訂逃犯修例後,翌日已出現大量破頂成交,並迅速從中、大價單位蔓延至細價樓。 相信大部分選擇留下的香港人,還是會認真面對個人居住需求。 這一點也在筆者與朋友間的對話、分析及他們的行為上互相印證。 修訂逃犯修例的風波雖然沒有對股市造成大震盪, 但無論是藍是黃、是撐是反,相信此事令不少市場參與者喪失入市意欲 。筆者不欲評論政治事件,但坦言此事令筆者心中非常焦燥不安,在風雨飄搖之際下偏偏(看似)遇上入市時機,應該如何自處? 如在往昔,筆者必定全面停止股市操作,以免因情感失控而胡亂作出買賣。 儘管筆者理智上知道投資一向不需考慮政治因素。 心腦交戰、認真分析 也許因筆者老了,在今次政治風波期間,筆者的理智竟然戰勝了情感。在澳洲回港後直至六四集會警號前,筆者僅小幅增持;但剛剛回看交易紀錄,筆者自六四翌日起多次增持股票,大部分交易都是在心情最低落期間、即六四後兩星期內出現。 現在回想,當時筆者心中一直在淌淚,也想過要不要減低投資香港的比例,或增加投資新加坡市場,甚至曾認真考慮是否應該減持香港的物業。 在冷靜下來後,衡量各種因素,此政治事件真的能動搖香港的資產價格嗎? 以樓價為例,筆者一直認為物業市場是由香港人需求主導(不管是舊香港人還是新香港人),高樓價並非由外來投資者(包括內地)造成。有關樓市的看法,請參看舊文《 在懷疑中前進 》和《 佢想跌到幾時 你想估到幾時 》。更何況修例根本未能通過? 在美國減息周期開始及土地供應斷崖重現之際,談減持物業資產,是否過於輕率? 至於減持香港資產、增持新加坡資產,筆者考慮到本身流動資產組合持有新加坡上市的資產佔比已甚高(過去一直在60-70%,近一年來因持續增持香港資產才下降至40%),加上近期價格已上升不少, 既然風眼在香港,為何不反其道而行,增持香港資產? 對於這兩條問題,在政府面對連續兩次史上最大型遊行、甚至(懷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