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8的文章

《出走大洋路》系列 - 英語水平

圖片
上回提到,筆者必須應考英語水平測試,並且最少需達Proficient水平才 有機會 入閘排隊等申請。 談到考試,筆者真的好久沒嚐過考試的感覺了。自從筆者在2013年完成專業考試最後一份卷(也是最難的一份)後,已經四年多沒有入過試場;若只計入英語水平測試,對上一次更已經是2010年的事。忽然要溫書、然後連續幾小時高度集中地應對自己較弱的能力,而且還有一個必需達到而自己不能輕鬆達到的要求,真不算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要下點功夫外,更重要的的選擇考試的策略。澳洲移民局接受不同的測試機構,包括大家最熟悉的TOEFL, IELTS,還有筆者未聽過的OET, PTE和CAE。筆者在N年前已經因不同原因考過TOEFL和IELTS,從來未嘗完全達到過澳洲移民局要求的Proficient水平,當中又以IELTS的分數和目標距離較遠。於是,選擇應考那個考試便和自己的各項英語能力掛勾: 由表一可見,筆者在中五時以「爛到不行」的英文去應考拿了個全D,然後在中六瘋狂自學惡補(日日自己對住SCMP大聲朗讀1-2小時)。其後筆者的英語雖然進步了,但Speaking明顯遜於其他能力,其次是Listening,相反Writing的成績則比較穩定。 再看表二,移民局對於TOEFL和IELTS的成績要求十分不同,IELTS要求全部7分,但TOEFL對Speaking的要求卻特別低,真是正中下懷。雖然十年前的TOEFL Speaking成績未達Proficient水平,但只差1分。 筆者工作近八年,當中有超過三年半需要頻密地說英語,斷估多年來Speaking/Listening應該有些許進步,反而其他能力可能退步了,偏偏Reading和Writing的要求相對筆者的能力而言,屬較低水平。這實在是天助我也! 最後,TOEFL每次報名要$1600,而IELTS卻要$2100,識得揀一定揀TOEFL! 補充一點,IELTS考試其實可以選擇General和Academic兩種,而TOEFL傾向是全Academic。網上很多人都說IELTS General Exam其實容易得多,相對上TOEFL考試牽涉不同科目的學術用語,艱深得多。 但筆者卻剛好相反,對平時無定向聊天比較弱,反而學術性討論、分析及Fact findings才是強項。 要我考General Exam,可能有反效

《出走大洋路》系列 - 澳洲的技術移民

圖片
澳洲的技術移民(Visa 189)歡迎各式各樣的職業,並非只歡迎某些特定的行業,也不是只對專業人士有需求。從會計師到工程師、從老師到護士、從水電工到記者、從牙醫到廚師,不論藍領還是白領都歡迎之至,最近甚至連地產經紀都納入了技術移民的門檻,簡直是曠世奇聞。 基本上,只要你有一份工作,都差不多一定夠資格移民澳洲(詳情可以按 這裡 )。 除了職業外,還有以下條件需要符合才會受邀請: (1) 年齡在45歲以下 (2) 英語最少達Competent水平 - 以IELTS為例,讀寫聽講每項皆需達6.0分或以上 (3) 通過健康測試 (4) 具良好品格 - 需出示無犯罪紀錄證明書 (5) 不能欠澳洲政府債務 (6) Points Score 最少獲60分 這六項條件的首五項,對於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專業人士來說,應該毫無難度吧。這些所謂條件真是太寬鬆了吧。 至於第六項,得分視乎年齡、工作經驗、英語水平、教育程度等,如曾在澳洲讀書或工作會加分。另外,如申請人或配偶符合某些特定條件,亦可酌量加分。如分數達60或以上,便有資格申請Visa 189,至於能否獲得邀請則視乎當時澳洲移民局發出的邀請quota而定。 以最近幾次澳洲移民局的公布來看, 一般職業需要70分才 有機會 被選中 ,某些熱門的職業如會計師或IT類職業,更加要75-80分方能獲邀申請。 以筆者為例,所獲分數為: 年齡: 30分 工作經驗: 10分 大學畢業: 15分 配偶技術: 5分 總共得60分,只達到最低申請門檻,短期內獲邀申請的機會基本上是零。要獲得更高分數,不外乎下列幾個做法: (1) 提升英語水平 Proficient水平可加10分,以IELTS為例,若讀寫聽講皆達7.0分即可。 Superior水平可加20分,以IELTS為例,若讀寫聽講皆達8.0分即可。 由於筆者無論如何皆需應考英語水平測試(最少要達6.0分),故必盡力考獲Proficient水平。以筆者的英語水平,要臨急抱佛腳考獲Superior應該就無乜可能。 (2) 增加工作經驗 筆者目前工作經驗約7.5年,若多半年可加5分。但由於筆者的專業和大學學位並不一致,網上有人指Assessment機構會對這些申

珍惜你的選擇權

圖片
最近看到一篇談時間、時機與財富之間的關係的文章,在哪裡看到就不說了,反正Blog界神人如雲,言論未必能代表社會整體現象。況且 誰正誰反並非重點,筆者想分享的是將之放在現實世界的個案中,會看到有甚麼不同。 文章提到,不管出身如何,社會最平等的是每人每天皆有24小時,打工仔在年青時犠牲時間亦有助脫貧/增加財務自由的本錢(講白啲,有權提早hea做,留返時間畀屋企人);另一方面則不要浪費投資的時機,例如買樓、為資產增值等。 這些概念,筆者大致同意。 及時行樂、珍惜眼前人是好,但是投資未來也很重要,而且 兩者 並非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無需非黑即白地看待兩者。 這使筆者想起一位朋友的個案。這位朋友比筆者年長10年左右,個性樂天率真,是一個從事金融業的CPA,平時朝九晚七,間中半夜要conference call,peak season有時要做到12點。以職級來看,年薪介乎120萬至150萬。已婚多年、有小朋友,七年多前買入一間實用面積六七百呎的自住物業,市值約800-900萬。閒時舉家去旅行,或留港駕車四圍玩,是一個常人眼中混得極好的中產家庭。 筆者與這位朋友閒聊間,得知他完全沒有任何財務計劃, 對投資未來近乎零概念 。他沒有固定儲蓄,賺到的錢用剩才儲起,沒有也不打算購入任何非現金資產去保存財富。不清楚他有否炒股票等,也不知道他對事業發展還有沒有憧憬,只道他不算享受目前的工作,卻對目前「手停口停」的生活模式十分滿意,願意一直這樣做到退休,還 坦言目前生活最開心的是周末搞掂老婆仔女後,可以偷閒幾小時瘋狂打機 ,指「夾縫中的快樂」是最高享受。 這朋友的財務狀態並不差,自住樓升值多年,Net equity價值最少有600萬,加上多年儲下的流動資產和MPF,即使完全沒有財務計劃,相信退休時每月也有兩三萬消費能力。是否足夠實屬見仁見智,不過以他的能力和成就來看,反差很大!不至坎坷也感惋惜。 筆者明白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盡相同,但若只需付出少少心機去投資最簡單的東西,已經可以讓未來生活更有保障,而那少少付出絕不會影響他眼前的快樂,也不會令他失去共聚天倫的時光,為何甘心放棄自己的權利? 競爭力稍遜的人為了生存、為了家人、為了明天,尚懂得珍惜機會投資未來改善生活;反而競爭力強的人,卻缺乏溫水煮蛙的危機意識。難怪常聽見有專業人士工作至七老八十,腰都彎了仍然要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