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6的文章

守株待「果」

圖片
戰戰競競地訂了機後,我每天都留意著網上的回收價。 那時候蘋果專門店還未進駐香港,回收價的資訊也遠遠沒有現時般發達,甚至連相關的網頁或Blogger都尚未出現。所謂回收價,都是先達的手機舖或水貨商人在某大論壇上貼出,並留下電話聯絡。有時候甚至連價格都沒有,需要逐一致電查詢。 在等待運送的期間,回收價縱然有點波動,但一直持續地高於零售價15-20%。 究竟是甚麽原因導致這個溢價持續存在? 這問題一直在我心中縈繞。 如果是因為「早買早享受」的溢價,應該在面世後一兩個月便消失殆盡。 抑或只是如同事所說,純粹供不應求? 後來我們都知道了,需求主要來自大陸,但當時外行人卻仍在摸索中。先想到的,便是投機贏家。 而且,除此以外, 還有更多的因素令價格能夠維持,甚至變成「投機」門檻的一部分,而大眾根本不屑去明白。 (待續)

初試啼聲

圖片
終於,iPhone 4 面世。 我不知道它是否風靡全球,因為我從來也沒有用過它,雖然大大話話曾有不下500部iPhone 4曾經我手。但我知道,它起碼風靡了大中華地區的顧客,尤其是產品沒有同步面世的中國。 iPhone 4的海外市場主要銷售渠道是Apple Store,而合作經營的實體店雖然有很多,但從來沒有一間有現貨提供。起初,Apple只容許每個帳戶購買2部iPhone,而每個帳戶連接了名字、地址、電話、信用卡號碼等各種資料,因此網上訂單不多。然而,來自中國的需求巨大,先達、水貨商們僅吃下實體店的貨源根本不能滿足中國的黑市訂單。 由於供不應求的情況持續,加上中國的進口關稅近 20%,回收價格一路走高,甚至超越了中國的官方發售價。 我意識到,當spread達到20%的水平,這就不只是簡單的供求問題。Apple方面肯定有結構性的問題令供貨不能持續,導致回收價格大幅偏離售價。 這利潤水平使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決心要參與這場幾乎沒有價格風險的生意。 我仔細地閱讀了Apple網站的銷售條款,發現iPhone竟然沒有任何退貨限制,即收到貨品後不滿,可以無條件退貨。這對顧客而言當然是十分貼心的服務,但對炒家來說根本就是輸打贏要的條款。 那天晚上,我向Apple發出了第一次訂單,訂購2部iPhone 4。 (待續)

免費的教訓

圖片
最近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有上班沒下班,即使下班了也已無心力寫文,實在抱歉。  趁上班交通時間抽空出文,最想鞭自己屍。上月我曾寫《 槓桿的疑慮 》一文,指防守性資產因為市場氣氛令REITS 和債券被追俸,宜先待英國脫歐續果後降溫才作打算。  當時我的想法是脫歐不會成事,其實整個金融市場也是差不多想法,因此才會出現股匯單日急挫的情況。如果沒有脫歐,某優質REITS 也許 會回落至8%yield,而入貨期絕對會延長。 不幸地脫歐竟成事實,對於防守性資產而言,整個局勢就不同了,起碼要價格明顯回落相當困難。 脫歐後一兩天,部分優質REITS價有些小幅回調,我與幾位過去主要投資住宅物業(但早已不欲增加物業投資, 原因與我一樣 )的戰友討論,大家都認為可以下注了。可是低價只維持了一天半,最後只有一人在翌日追入,價格已較脫歐前略高。 後來市場索性將脫歐與環球放水掛勾,過去幾天,具收息功能的防守性資產情況如何已不言而喻,昨天某優質REITS的yield 已降至7.1%。 對我個人而言,錯過這次機會其實沒甚麼分別,因為我的資金因 銀行職員出錯 ,延遲了一個月才能發放(最快下星期才ready),因此這次失誤可說是不幸使然。然而整件事又再次觸發一種窮人思想,我不禁反問自己 - 究竟硬性看著8%或7%指標是否適用? 儘管8%與7%的價格相差15%,已相當於兩年回報,但下注前,我所想的目的是甚麼? 是為了收息,增加被動現金流尋找自由;還是純粹炒作,想由一個地獄跳往另一個地獄? 價格固然十分重要,入貨定成敗永遠正確,但若市場要recognize 資產價值,revalue 至6%又如何?5%又如何? 敢輸不敢贏,不贏的後果我又承受得起嗎? 還是我只想繼續穩定地沉淪,過有上班沒下班的生活?

From 老占的博客: 遠離「不聰明且勤力的人」

借用老占兄的blog的文章.....如有人知道老占兄介意,請通知小弟刪除之,萬謝。 入世未深的你,當然覺得「不聰明不勤力」的最可怕。 但是, Tony 哥話, 最最可怕的人是「不聰明且勤力」。 你公司一定有一些契弟,有老婆仔女卻天天加班到深夜十一點半,離開公司的時候還要把 Laptop 帶回家;而第二天早上又是 9 點都不到就出現在公司裡了。 ...... 為了公司,為了工作,連老婆仔女見不見也無所謂,覺也不睡了,飯也不吃了。 ...... 「不聰明且勤力」的人,時時刻刻地向公司的其他人傳遞著一種自以為很似是而非的價值觀: 雖然我能力不夠強,但是我能用時間來彌補啊!這種價值觀一旦在公司裡彌散開來,那就完蛋了 ,整個公司將會成為一個低效率,員工幸福感低下的公司。 ...... 你自己的未來,在目所能見的範圍內,都是「不聰明 But 勤力的人」。在這類人中,最成功的是這樣的:在一個個在大公司裡,做著一份自己並不那麼喜歡的工作,一步步擔櫈仔往上爬,每天捱夜加班不回家,沒有任何的工作之外的樂趣,整個人變得枯燥而無趣, 終於在三十多歲的時候,擁有了一個看起來不錯的 Title ,有了一份還算不錯的收入,但這又如何呢?回頭看看,他青春留下了什麼呢?他的未來又有什麼期待呢? 全文: 遠離「不聰明且勤力的人」

反常的市場

圖片
其實早在iPhone 4尚未面世前,以溢價收機的活動已不是手機界的新鮮事。為甚麽我會知道呢?說來也覺得可笑,當時處於赤貧線下的我最初是在考慮買高階二手機或者入門級新機,所以才四處尋找有關手機價格的資訊。 由於我從來不會被偶像式或宗教崇拜式的推廣的產品所吸引,甚至對此相當抗拒。因此,Steve Jobs對我來說是抗拒蘋果產品的元兇。而且當年iPhone 3GS仍是一部很「薯」的手機,因此第一部引起我注視的溢價手機不是蘋果產品,而是Samsung的Galaxy系列高階手機。 起初我以為用半價便可以買到二手機,誰知到訪某些論壇和手機網站後,發覺某型號的回收價格比新機價格還要高,而當時在零售店根本不可能買到,而剛興起的網上訂機也不知要等多久才有貨。我與同事討論過這奇異的狀況, 他們認為這只是很初級的經濟問題,純粹就是供不應求而已。 最後,我買了一部Symbian(即Nokia)的新機,價格大概只及Samsung 高階機的30-40%。 但是對於此事我並未死心,並隱約地感到這當中一定有必勝的竅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