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9的文章

財自雜炊分享

圖片
係網上睇到條片,集合投資、財自、年輕退休、Digital Nomads等concept 於一身,可以一看。 同所有人發跡的故事一樣,全片最難明係佢點樣用三年儲到嗰50萬美元(我唔知美加programmer係咪一畢業就好值錢,香港就一定唔係),但其他分享都值得細味。 於我而言,全片重點如下: Here you go:

港燈與電能

圖片
港燈電力投資前天公布全年業績,一如某些股評人所料,未來減兩成派息實在是慘不忍睹。派息減兩成即每年只派$0.32,以現價 ($7.64) 計算,股息率不足4.2%。一間完全沒有增長前景的公司,不值得擁有這個股息率。倘市場繼續向穩定派息股靠攏,那麼港燈的價格還可維持, 惟一旦 利率預期有變,前景遜色的收息股必然首當其衝。 市場上有如此多選擇,筆者不會考慮投資港燈。 電能的業績昨天新鮮滾熱辣出爐,誠然筆者對電能已不抱有期望(見《 再見電能 》),但基於感情原因,仍有興趣一窺其現況。 筆者原以為,電能的前景比港燈好不了多少,因為來自港燈的貢獻不大而且倒退中,英國業務受脫歐問題纏擾、澳洲業務又受當地經濟困擾,加上強美元匯率問題,實難下嚥。 (註:英國業務佔了電能半壁江山,其次為澳洲業務,港燈只佔第三。) 出了業績,第一時間當然是看派息, Rule of Thumb 話你知派息最能反映管理層誠實的一面。一如所料,中期、末期和全年派息都是沒有增長,全年派$2.80,現價股息率為5.1%。 Fair enough,起碼不是倒退吧。 再看管理層展望,一提港燈立即戴頭盔,強調減派20%絕對是可以預期的事。事實上,港燈純利只佔電能13%,2018年為10億(港元,下同),即使減派20%,也不過是2億,即港燈只會令電能來年純利倒退2.6%。 筆者再次強調,港燈只是電能一小部分,主菜是英國和澳洲業務。 看看分部資料,咦,英國業務純利增長7%,比上半年更好(+6%)。 澳洲業務則認真麻麻,表面上全年增長5%,但計及上半年增長33%,換言之下半年明顯倒退!究其原因,上半年的增長來自 inorganic growth (2017年5月收購 CK William,即係DUET),下半年才見真章。看來澳洲的經濟比想像中更差,又或者是因氣候異常的影響。澳洲的熱浪由去年底一直持續至今年一月,不知是否因「熱到停電」而受影響(理論上熱浪會增加能源消耗啊)。 看上去,起碼英國業務在雙重夾擊下還有增長,整體似乎還不算太差吧? 少年,你太年輕了。看看全面收益表吧! 去年澳元下跌超過10%,英鎊也跌了超過5%,令全年尚未進入損益表的匯兌差額高達36億,當中18億成功對沖掉(已扣除沖成本),即還有18億有機會在未來進入損益表。 不過匯率升跌乃平常事,也許現在已經

慢工出細貨

圖片
看了上篇文章,讀者也許很失望。 又是講大道理,又唔講點算好。 筆者從來覺得說大道理是授人以漁,總比送幾條魚好吧!況且魚又不一定好吃...不管如何,這次平衡一下吧。 續上篇,有甚麼可買? 筆者認為,相比上述的流動資產迅速的反應,物業慢了幾拍,反而更值得考慮。 細心一想,恒指表面上未收復失地,但心水清的讀者都知道除了科技股和之前炒過龍的行業外,基本因素強勁的股票 (看圖!) 早已升破去年高位,甚至不斷突破歷史新高。市場氣氛經已逆轉。 香港物業呢?以住宅物業為例,個別細價樓累跌 15-20% 後大幅反彈,但至今距離高位,仍有 >10% 差距。中價樓方面,跌幅較少,同時因購買力不及上車需求般強勁,反彈也較慢。至於大價樓,基本上無跌過,暫時也未見明顯升勢。 惟不論銀碼, 偶現零星造價突破屋苑歷史高位,而且有越來越常見的趨勢。 這表示是次跌市見底(不論是否短暫),物業市場反應雖快,卻仍遠遠不及金融市場,錯價現象隨處可見。加上早已 講到口臭的基本因素 ,趨勢恐已無法逆轉。 近兩星期,筆者接地產代理的電話接到手軟,明明放盤價比市價高 25%,試價潮仍然未停過。然而, 未接來電竟比已接來電更多。 有需要者,趁報復性的購買力還未出現,出手吧。 另外,部分車位市場的市況似乎比住宅更慢。嘉湖車位狂跌近五成後急彈 30%,金獅炒過龍後急挫四成卻只彈一成。 基本因素有改變嗎?沒有,大圍車廠上蓋並沒有陸沉、香港人財富仍然不斷增長、金管局仍是不放寬按揭、政府仍然不想讓人投資物業..... 這只是冰山一角,我深信讀者們比筆者知道的更多。 將同樣的道理放在其他物業上,加以分析, 有目標便行動吧!

淨現金的陷阱

圖片
昨晚有米朋友請食飯,在豪宅會所宴會廳筵開兩席。筆者有幸坐在主人家旁,席間討論範圍從經濟、投資、按揭、時事、政策、到移民、生活取捨等,甚至涉獵到貧富懸殊等社會議題,聽各路高手風花雪月、無所不談,實在好不暢快。 由於討論內容牽涉到極大量私隱,大多不便分享。但一個老掉牙的問題卻除外: 「現在股票升了、REIT 升了、債券也升了,有些資金閒置還可以買甚麼?」席上一位女士問筆者,臉上帶點懊惱的神情。 筆者想了一會,實在不敢輕易回答這個「點答都死」的問題。 這絕非筆者吝惜分享,而是無論如何回答,雖說投資之事由自己負責, 但一言一語也有可能左右別人的決定,絕不能輕率應對。 但即使不欲回答,也不能總是答些模棱兩可的廢話吧?因此,還是要想想如何回答。 言歸正傳,市況如她所說,股票升了、REIT 升了、債券也升了,還能買甚麼? 股票,實非筆者強項,也不是席上一眾友好的投資重心,可以從略。 REIT,眾所周知在 一月狂歡 ,最美一幕不知是否還未閉幕。不啻香港,就連新加坡、美國等地,REIT 也是升個不停,堪稱是一場環球盛宴。 債券,投資級別債券無肉食,亞洲高息債在10月尾至11月初已隨股市見底,美國高息債和其他定息證券的恐怖派對,也在「最不平安的平安夜」過後如夜幕低垂,絕大部分已經收復失地,甚至升凸。 係喎,還能買甚麼? 讀者們,嘗試突破問題本身。看看本文主題。 問題不是「可以買甚麼」,問題是「為何存在此問題」! 很玄?非也。 筆者認為,這是一個 淨現金投資者(完全不使用槓桿者)面對的 典型 問題 。 舉例說,A君有 $100,就在適當的時機投資了價值 $100 的流動資產。 某一天,A君得到了 $20 額外資金。為免持有淨現金,A君亟欲尋找資產去安置這筆額外資金。 不幸地,基於市場「落雨收傘」的原則,通常額外資金出現時,也就是市場上升之後。結果通常額外資金會被心急如焚的A君在錯誤的時機增持資產。 很有畫面吧?這故事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在自己身上。 舉另一個例子,B君有 $100,在適當的時機投資了價值 $130 的流動資產,屬於相對保守、安全的槓桿操作。 某一天,B君得到了 $20 額外資金。由於沒有淨現金,B君並沒有不必要的增持壓力。 結果B君仍舊安心地持有資產,並等待下一個增持時機才將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