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避險

武漢肺炎蔓延全球,引起歐美股市恐慌式暴跌,道指兩天內跌去逾 1900 點,從兩星期前的高位累跌 8.4%;無敵的納斯達克指數從上星期的高位累跌 8.7%。 港股早前已率先回軟,昨天沒有跟跌,但觀其恐慌情緒,今天恐怕難免大跌。 值得留意的是,道指大跌後只是抹去了近四個月的升幅,納指更只是抹去了近兩個月的升幅。而恒指則暫時仍未跌穿農曆新年後低位(相信今天會跌穿),與去年低位仍有點距離。 無論從官方數據或是社區資訊看,中港疫情的恐慌程度的確沒有一個月前嚴重,而疫情蔓延至日本、南韓、意大利及伊朗等多國則令全球投資者擔心問題不知何日方能解決。 投資者擔心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比疫情本身嚴重不知多少倍。 雖然中港股市未再見再恐慌性拋售,但一些股票已經一再破底,而當中不乏頗受 Blog 界追捧的收息股。想當然,依靠食息維生的筆者也難逃一劫。 疫情恐慌緩減是否代表經濟反彈?顯然不是。 事後(中)孔明一看,歷史果然不會簡單地重覆。沙士一疫,雖然對香港打擊極其嚴重,但因史無前例,並無出現全民戒備的狀態,加上當時經濟狀況本已極差,因此經濟損失也有限。但今次武漢肺炎事件,到目前為止除了其傳染性較強外,沒有一個角度顯得其比沙士嚴重。民怨四起,主要原因還是政府不知所謂。 惟因全民高度戒備,預防措拖對前線經濟的打擊比去年政治風波更嚴重,可謂雪上加霜上再加雪上再加霜。 正因雪球效應,去年還能死撐的收租機器,疫情下也逃不過要「其度時艱」的命運。當中的表表者非領展莫屬,截至昨天其估值已下降至近三年的低位,預測息率超過 3.9%,較去年估值高昂時僅 2.7%,實不可同日而語。筆者於 2017 年 12 月 於領展首次升穿 $70 後減持的投機行為 ,經過兩年多的煎熬, 終於等到了重新買入的時機 (在去年政治風波、股價跌穿 $80 後才開始補貨)。 筆者上月在農曆新年前撰寫了《 我只想身體健康 》一文,以投資及投機角度減持了不少股票,部分按投資策略換馬至其他股票。新年過後,因疫情曙光初現,決定在相對低位陸續增持股票,不知不覺間持股水平已重越新年前水平(見 老王 Blog 之留言 )。 以目前情況看,筆者似乎墮入了假見底陷阱,組合淨值於昨天已跌穿月初的低位。恐慌將至或已出現,應再檢討一下,究竟是投機出錯,還是投資失利: - 減持 RW0U (長遠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