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之後

(攝於澳洲昆士蘭最南端 Coolangatta Beach) 距離上次更新「現況」已經差不多三個月了。 期間筆者一直奉行新策略,過程中實在沒有什麼特別,加上只剩一個月已經到年尾,原本打算在收爐前都不更新了。不過近日忽然發覺一件值得紀念的事... 自從一月爆發武肺後,筆者的流動資產組合便開始受壓,一直到 三月環球股災暴挫 才見底。基於以下幾個原因,筆者早已認定今年會是自 2008 年金融海嘯後,首次淨資產 (NAV) 倒退的年份: 1) 筆者沒有追上世界潮流去追逐疫情受惠股(尤其是美股和新能源汽車股等) 2) 香港的疫情又反覆,令樓市向上突破無期 3) 退休後失去絕大部分主動收入 4) 八月時筆者家中發生了一些事情,令支出暴增 ————————————————————————————— 三月後期的 策略調整 ,亞洲直債投資帶來不俗的穩定收入,而以熱門 IPO 為主的「 做 Deal 策略 」的回報亦較預期高。這些收入已經抹去了三月股災逾半損失。 另一邊廂,筆者在疫情嚴竣期間增持澳元及買入 GOZ,加上本身已擁有的澳元淨資產隨澳元升值,亦為以港元為基礎的淨資產增值不少。 最後是筆者的主力資產物業組合。除了租金繼續源源不絕地滾存,本年度香港和澳洲兩地的物業亦有小幅度升值。 綜合以上幾個因素,淨資產竟爾在日前悄悄升越年初水平,並自一月後首次出現年度正增長。儘管今年仍未結束,疫情反覆下或令香港樓價再度下調,僅有的小幅增長很可能會得而失;儘管對很多及時調整策略、炒美股炒得不亦樂乎的朋友來說,這張成績表只會令人失笑... 但筆者仍想記下這一刻。 回想今年初退休後不久便爆發世紀疫症,殺了滿倉槓桿資產的筆者一個措手不及。 在最壞時機清倉 、倉卒地定下新策略、 國安法下的手忙腳亂 、以至年中回港隔離後立即遇上 第二波大爆發 等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今年發生的事情太多了,投資回報的一點一滴都是有血有淚。 現在筆者能夠忠於自己的信念,用最適合自己策略去投資最有信心持有的資產。回報是慢了點,但是細水長流。回報也沒有爆發力,但是穩定安心。 歷史能證明這套策略的 Drawdown 是非常小,其回報對於退休人士來說,卻相當不俗。 ————————————————————————————— 近月主要操作如下: 1) 三月至今共兩條直債到期 - SUNAC 8.625 及 AGILE 9.5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