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出走大洋路》系列 - 皇天不負有心人

圖片
上回提到筆者申請的 Visa 190 的申請等候時間一再增加,75分位數等候時間由6個月變成8個月,90分位數更由8個月變成11個月,幸好其後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之士,並相約在筆者獲邀申請後七個月零一天相見,漫長的等待才變得好過一點。 在這班志同道合的網友當中,有一位 (網友A) 已經是澳洲公民。在相約見面的群組,A指他從小已在澳洲長大,只是長大後、讀完書才離澳赴港從事專業工作,並在香港結婚生子。 照道理,具有 Native English 口語能力的專業人士至今在港工作仍甚為吃香,不但社會地位較高,收入除了未必及得上生意人外,也算是半個人上人吧!擁有如此優厚的條件,為何他會出現在澳洲移民、房地產和投資相關群組呢? 原來A的太太並非澳洲人,早晚也需要申請「伴侶移民簽證」才能長居澳洲;而他的事業雖然全在香港,大部分房地產投資卻在澳洲的大城市,流動資產則因稅務便利和槓桿條件而放在新加坡和香港。因此,他既有需要吸收移民簽證的資訊,同時卻對澳洲熟悉不過,尤其是房地產方面。最重要的是, 他非常認同有意移民澳洲的香港人的價值觀 ,並分享了很多他在澳洲和香港各生活多年的體會、和對香港多年來的轉變的感受。 詳細內容涉及個人私隱,不便分享,但 大致上他認同香港只是方便搵錢的世界,要生活終需回歸澳洲懷抱。 這種想法,不禁令筆者回想自己的初心:當初我不就因為「 價值觀」三個字 ,決心行動離開香港麽?想到這點,筆者被等待期磨得七七八八的熱情一下子便回來了,且似乎比當初燃燒得更旺盛! 見面前的每一天,大家都非常雀躍地在群組內討論,好不熱鬧。網友A原來不止是一個對澳洲極度熟悉的人,更是房地產投資和稅務專家,他不斷無私地分享和回答網友的問題,其答的顯示他對上述數個範疇熟悉和詳細的程度、以至資訊的全面性簡直出色得令人咋舌! 在群組中,他已經成為最接近神的男人了,大家都急不及待想一睹他的風采。 轉眼間已到了見面前一天,即筆者獲邀申請後七個月。這天是星期五,TGIF!!!!! 八時許,一切如常,鬧鐘還未響起筆者已經自動起床,已成習慣。一起床便打開電話螢幕,當然也習慣,相信大家也一樣。 不計算垃圾電郵,筆者每天都會收到幾十個電郵,包括半夜不知從哪個時區傳來的。首先是一堆銀行的月結單和提示電郵,然後是 Interactive Brokers 的,還有 Facebo

順流自high 不如逆境自強

圖片
在各位看到這篇文章之時,如無意外(啋!)筆者已經成功著陸,短暫回歸香港懷抱,既漫長(以旅行角度看)又短促(以移居角度看)的「登澳之旅」終於結束。關於登澳之旅的經歷和過程,筆者先賣個關子,待寫好《出走大洋路》餘下的篇幅再跟大家分享。 2019年一轉眼已過了四個多月,本 Blog 自去年年尾「收爐 (2018)」一文後,已甚少談及自己的投資組合情況,甚至連市況也少有提到。主要原因當然是今年以來波動甚少,各種資產價格大幅反彈或破頂, 在此情況下根本無需作策略調整,只需好好享受早前播種的萌芽 ,以及作些小修小補便可。另一主要原因是自二月底起小弟一直工、公司、私三忙,前文《 害怕悔恨,是誰的錯? 》已然交代。 然而,在「登澳之旅」期間得知趁特朗普再發癲令大市急速回調,實在值得在此「疑似十字路口」面前,更新一下筆者投資現況,順道檢視有沒有必要就上述事件調整投資策略。 市況回顧 去年小股災後,物業市場二手交投接近冰封,不論物業價格,跌幅均達100萬以上。惟 此跌市之短促及其後反彈之急勁程度,實在遠超筆者之想像 。在筆者印象中,如不談遠古之急跌市(如六四事件、亞洲金融風暴第二、三波、沙士事件等),就只有2008年底的金融海嘯堪比。 當年2008年9月雷曼爆破前開始暴跌,到12月底港島樓已經見底,新界樓最遲開始跌,亦在翌年首季見底,跌幅約15-25%(當年重災區是港島中/大價樓和一手樓)。2009年環球放水之程度及樓宇供應不足(注意不是土地供應)程度並不比今天低,但亦花了近一年才回升至2008年3月之頂峰。 2018年之所謂股災與2008年的股災當然是九牛一毛,但累升最多的細價樓樓價回調之急卻可比當年,至於反彈之勁則更誇張,見底至今僅四個月,大部分地區已收復失地或已破舊頂,當中包括部分既落後又跌得勁的細價樓。 經過這一浪,除非有極必要的自住理由,否則筆者已不敢提供任何入市或不入市的意見了。 今年以來 REITs 和類似性質的收息金融資產也是有升無跌,領展已經令筆者欲哭無淚,幸好其他持貨表現也不俗。公司債券方面,由於持貨波動甚低,沒有引起筆者的注意。至於股市,大家比我更熟悉,恭喜大家盤滿砵滿(尤其是重注美國科技股的 Blog 友們)。 投資組合及操作 截至5月10日為止(物業估價更新截至4月底),本年淨資產(NAV)較去年底上升18.8%,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