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書分享:香港人的慾望/樓宇有價

《置業策略》香港人的慾望

「有錢第一件事便是買層樓。」

這句話反映出眾多香港人的購樓慾望。租劏房的人,或許只望有個一房一廳的小單位;住小單位的人,又望可以住進五六百呎的屋苑,然後進一步希望換個七八百呎三房一套的單位。對於香港的普羅大眾來說,能有這個居所,於心足矣。只是,稍有經濟實力的人,想要的是上千呎有工人房的高尚住宅,或者,更上層樓,三層樓別墅式有花園、車房、泳池的獨立屋,甚至乎大膽想像有朝一日能變成地產商,收購更多樓宇......

[筆者:經過多次財富洗牌,今天恐怕再沒有市民有通過投資成為巨富的奢求了。然而,通過樓宇升值去不斷改善環境、甚至透過投資物業成為小富的個案和例子,在1997-2003前後,其本質上並無改變。]

永無止境的追求。

香港乃一個地少人多的都市。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帶來鉅額財富和社會繁榮,於是小島上有限的地皮和住宅便日益矜貴,隨著香港的發展而急速升值。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上出現了多層面的收入階層,他們各自擁有符合自己經濟狀況的居所。但是,香港的客觀環境永遠是居住空間匱乏,大部分人對居住環境不盡滿意。

[筆者:過去幾十年來,香港經歷過的經濟低潮以亞洲金融風暴至沙士疫症為首。經歷過近六年的低潮期,包括多次的通縮期,香港的財富大洗牌,市民從舖天蓋地的炒賣投機變成腳踏實地地生活,但是並無礙長線物業投資者重新出發。先驅者在沙士復原期已開始重投市場,即使早年未能進場,隨後多次機會(2005, 2008-09, 2011, 2013)仍然讓人跟從同一套遊戲規則去累積財富。]

一個香港人,一定會知道「香港人的慾望」。這個慾望,形成一個強烈的住宅樓宇需求。不同梯次的住宅樓宇,都有不同的收入階層去歡歡喜喜地承接。

就算到了今天,改善居住環境的風氣猶盛,因為香港人對居所得寸進尺的慾念,幾十年來一直未得到滿足。

《置業策略》樓宇有價

千萬要記著三大因素:第一,土地供應不足;第二,社會繁榮;第三,香港人改善居住環境的強烈慾望。

[筆者:今天需要加上【第四,資金泛濫】。另外,第三點的【香港人】應該包括內地來港人士。

只要這幾項條件仍然存在,香港的樓價便會長期看漲,追捧樓宇的風氣便會熾熱下去,令小市民不勝負荷買貴樓的現實,永遠難以改變。

有人說,香港樓價貴是因為政府刻意限制土地供應,又因為香港人口老化,適婚人口比率高所致。當然,這些都是強化樓宇需求的因素,但絕非主因。雖說適婚人口比率增加,但若經濟不許可,小家庭不一定要住進新住宅。

事實上,香港人改善居住環境的強烈慾望,已經累積了數十年。

香港的高度經濟發展帶來鉅額社會財富,產生很多高收入人士,而其中很大部分是跟隨著香港這都市由貧窮轉到富裕的,即在五六十年代刻苦生活,七十年代初見成效,八十年代步入大見成效階段。

[筆者: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人(上一代人)在投資方面變得極為保守,金融海嘯前物業市場普遍由上層社會和平民收入去支撐,但同時累積大量現金。金融海嘯後,資金泛濫嚴重,低成本資金從富人手中蔓延至全個社會所有階層。物業市場的資金來源慢慢從收入變成已累積的財富,包括上一代人的儲蓄和早年持有至今的物業。在此情況下,所有資產持有者都是受益者,所有無產者都會受到無情剝削,直到下一次財富大洗牌來臨為止。

這一群人,年幼時多數住在僭建木屋、徙置區、石屋或公屋,他們從小就有改善環璄的慾望......

[筆者:今天的年青一代年幼時並沒有太差的居住環境,大多都是空間較狹窄而已,改善環境的慾望沒有上一代那麽強烈。然而,近年興起了【父幹】風氣,彷彿父母不資助子女置業是一種原罪,而這箇中原因可能是來自父母本身對【沒有瓦遮頭】的恐懼,怕子女要重新經歷自己當年的慘況所致。這種風氣令以上所述的慾望延伸至下一代。

留言

  1. 謝謝無私分享及分析,正努力改善環境,累積財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好,大家一起努力,即使不剝削他人也不要淪為被剝削者。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稅務入門 (2) - 稅務居民的稅制

九月流水賬 (2023)

四月流水賬 (2023)

八月流水賬 (2023)

五月流水賬 (2023)

六月流水賬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