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Starman「賺資產」一文的感想

Starman兄日前於Blog內寫了一篇題為「投資是為了『賺資產』而非『賺錢』」的神文,筆者看畢也有點感想。

記得十多年前,投資Blog界已有人提出以「累積資產」為王道的見解,也是以資產收息 + 槓桿的自創理念去達到目的。後者其實與近年主流的套息理念很相似,可惜當年香港REIT市場尚未成熟,債券更是無乜人提,資金也不如現在般泛濫,一般投資者很少接觸到PB(十多年前USD 1m其實不算細數目),所以資產收息以股票為主。不幸地,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該Blogger消失了,不知今天他是否已收復失地?(70後兄曾經談及

或者說,當年他如果選擇了更穩定的公用股而不是孭了大炸彈(2003年收購的HSBC Finance)的滙豐,他的理論絕對可以安全實踐至今年,甚至永遠。

說回正題,賺資產、雪球效應等概念有很多投資/投機朋友都明白,問題是資產增加後,很多人卻受不了每天的新聞消息噪音、大市的情緒波動、甚至資產價格波動本身都成為煩惱。不少錯誤的決定就是因為投機者受不住煩惱,就忍不住將資產換回表面上沒有Noise的現金,失去了原本買入資產的意義。

Starman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金錢本身是虛無的」。現金也是資產的一種,是現代人類最根深蒂固的基本資產測量工具。「金錢」就好像長度單位、重量單位一樣,我們幾乎不可能在記憶中刪掉它,也不可能在生活上擺脫它。但作為投資者必需要做的是,要牢牢記住現金這種資產也同樣有壞消息,而且是恒常發生中:簡單來說,那就是「貶值」。

為何我們要受資產價格和消息影響,卻不受現金價值和貶值影響?

為什麼我們每天也感覺到現金在貶值,卻不拋售現金?

那完全是心理因素,因為我們已習慣了用金錢來量度財富,同時又搞亂了現金和金錢,彷彿沒有換成現金的財富,就不是財富。投資者若不能擺脫固有的思想、突破思維誤區,那就很難讓「資產為你工作」以達至(收入)細水長流的境界。

留言

  1. 每逢金融海嘯來臨,便會有堆bloggers突然“失蹤”。

    對牛熊市皆做好準備,不因市旺而自囂,便能虚心應對不同的挑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虛心是必須的,但如果本身投資決策是建立於錯誤的假設上,那投資目標便如同空中樓閣,難以實現。

      又或者這樣看,投資於科網時期的8號仔或金融海嘯前的5號仔,都是盲目相信過去的盈利趨勢,忽視了行業或公司的劇變。這是投資股票比債券要複雜得多之處。

      刪除
  2. 我都中過HSBC招.... 現在實行吸納REIT+bond計劃, 都用分散的方法.就算係大如領展, 都唔敢一注獨買一隻.

    回覆刪除
    回覆
    1. 年少無知,我都中過。水煲燙手,學一次就夠了。

      刪除
  3. 是的,世人皆重視財富增長,卻忘了現金是財富、資產也是財富。

    回覆刪除
    回覆
    1. 風中兄所言甚是!

      世人只道A君有20層樓好勁,B君有100萬股騰訊好堅,卻從不想想如何擁有自己獨有的資產組合。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稅務入門 (2) - 稅務居民的稅制

九月流水賬 (2023)

四月流水賬 (2023)

八月流水賬 (2023)

五月流水賬 (2023)

六月流水賬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