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巴菲特的誤解 (上)

巴菲特在2008年成為世界首富,雖然其後被超越,但近二十年來一直排在Forbes Billionaire排行榜首四位,自此稱巴菲特為股神,相信整個投資界都沒有人敢反對,很多時候甚至出現偶像式崇拜。不少巴菲特的粉絲為了維護偶像,四出攻擊其他投資理論,迫人接受價值投資才是王道。

筆者在2006年認識巴菲特,看過無數有關他的報導、著作、金句,並迷戀上價值投資。上述的盲撐行為,年少時或多或少都做過。然而,實戰經驗告訴我,股神也是人,股神也會犯錯,而且是不斷犯錯。誠如德國投機家科斯托蘭尼所言,一個投機者在100次投機行為中,贏51次就足夠了。巴菲特也一樣,成為股神後,他的成功故事被放大,失敗例子卻被擱在一旁

傳媒都喜歡神化傳奇人物,但筆者認為,擁抱成功的例子只會帶來毀滅性後果。學懂失敗、了解錯誤、認清偏誤,才是投資心法精要所在。這篇文章關於大眾對巴菲特的誤解,是根據筆者多年來對巴菲特的認識而寫成。若當中隱含了錯誤的資訊或對其誤解的誤解,煩請網友不吝指出。

誤解一: 巴菲特靠選股致富

很多人誤認巴菲特是選股聖手,以為巴菲特是靠在數千隻股票中尋找幾隻股票,然後集中持有致富。這多是因為(尤其是大中華地區的人)不少人對巴菲特的認識來自中國石油、比亞迪、可口可樂等股票,動輒十倍八倍的回報令人誤以為巴菲特是因選對了股票而成功。

當然,巴菲特選的股票絕非壞股票,因此才能靠長期持有致富,但同時他所選的也不是傳奇性的公司,甚至連回報也不是特別好。以可口可樂為例,巴菲特持有近30年,回報約12倍,其年度化回報其實只有9.2%,連同股息也只是12%左右,比巴郡本身的長期回報(20%)還要低一大截。如果將可口可樂換成類似的傳統具品牌價值的企業,如麥當勞、迪士尼等,其回報可能比可口可樂還好。

巴菲特也有選股失敗的例子,近幾年最大失敗莫過於破天荒投資「科技股」IBM,堅持投資傳統企業令巴菲特蒙受損失。如果巴菲特當時隨便另選一隻大型的科技股,如Apple, Amazon, Tencent, Google,甚至是業務較傳統的Microsoft,都不至於如IBM般失敗。其他著名例子還有康菲石油、美國銀行(2008)、巴郡本身等。

誤解二:巴菲特是撈底高手

這是另一個大眾對巴菲特的嚴重誤解,筆者懷疑又是因為中國石油。大家請認清事實,2003年是香港經濟的谷底,當時美國的經濟和股市皆不在谷底,而且中國石油上市不久,在此之前巴菲特根本不可能買入。筆者認為這是巴菲特嘗試投資中國,多於嘗試撈底。

你有沒有聽過巴菲特在1973年石油危機大舉入市的故事?1987年股災又如何?1994年的債市危機?2001年恐怖襲擊有沒有?

2008-09年又有沒有撈底?絕對有,但巴菲特在2008年中就已經宣布美股見底,結果他買入的股票都以止蝕告終。其後他主要的「白武士」式投資都是Preferred stocks + Convertible features(如瑞士再保險集團、高盛集團等),回報僅8-10%。

雖然巴菲特說在市場恐懼時買入,但他從來不是Timing Expert,甚至對時機嗤之以鼻。他曾經說過一個有關雷曼兄弟的故事:
  •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爆破之際,他收到巴克萊資本的電話,要求巴郡就巴克萊收購雷曼提供擔保,並留言在巴菲特手機的留言信箱。巴菲特說他當時並無聽到留言,因為他一向少用科技產品,不知道那個圖示代表未聽的留言。後來他的孫女(一說是女兒)告訴他,他才讀到這個訊息,但為時已晚。
這個故事是否事實並不重要,但巴菲特公開說這故事,似是暗示:燙手山芋,我從來不接。

誤解三:巴菲特總希望永久持有資產

巴菲特曾說:「如果合適,我希望持有資產的期限是永久。」很多人將此話奉若神明,總希望找出可以終身持有的股票。最佳的例子莫過於香港人對滙豐的情意結,縱使它已經雄風不再、老態龍鐘,遷冊、海嘯都擋不住香港人對它的忠心。

巴菲特這句話,重點是「合適」二字。不合適的投資,他會毫不猶豫地放手,例子有1990年代的航空公司、2007年已經升至不合理水平的中國石油、2008年被迫收購美林證券的美國銀行、2010年已虧損連年的康菲石油、2016年已無復當年勇的IBM等。

(待續)

留言

  1. 巴老旗下的保險服務,都是他重要資產之一,但好多人只集中看他的股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只往巴郡主要是經營財產保險和再保險,後來加入能源業務,之後又再加入鐵路公司,近年又搞埋食品。其實個別的回報股票確實不是他成功的關鍵。

      刪除
  2. 很客觀的分析,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
  3. 巴老是做生意的高手, 更似業務多元化的李嘉誠, 不過人家叫他股神, 他又不反駁, 或者是不屑反駁

    回覆刪除
    回覆
    1. 若與李嘉誠相比,Diversify方面相似,但經營上就不太相似,因李生多是創立業務然後賣走或留在集團生金蛋;但巴菲特則相反,他是買入人家搞好了的生意,再運用其現金流及融資能力去擴大自己的版圖。

      在大中華地區看,巴郡與海航、復星、安邦、甚至淡馬錫這些公司性質較接近。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稅務入門 (2) - 稅務居民的稅制

九月流水賬 (2023)

四月流水賬 (2023)

八月流水賬 (2023)

五月流水賬 (2023)

六月流水賬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