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上車了

上回提到筆者二人的銀行戶口現金不足,筆者的錢都在證券戶口內,女友所帶的提款卡又只能在只有很少錢的儲蓄戶口提款,弄得可以提款的個人戶口竟連二萬元也沒有。

正值徬徨應回家取支票簿之際,筆者突然想起和女友還有一個中銀香港的聯名戶口,平時用來月供中電控股的股票,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我們每個月月初也會轉賬5000元到這個戶口,月尾才扣供款,想不到此刻竟成了救命錢。

就是這樣,筆者和女友不斷在屋苑、港鐵站附近跑來跑去尋找銀通的提款機,終於找到一部渣打銀行的提款機,把錢湊夠便跑回地產舖找G先生。

回到地產舖,G先生安排我們到二樓的會客室就坐:「業主差不多趕到了,我先往樓下把同事的客人打發走,順道把臨約拿上來給你們看。」筆者當時還在氣喘,一心想儘快簽約。另外為保障自己,又偷偷地啟動了電話的錄音機。

後來回想,樓下哪裡有客人在呢?

幾分鐘後,G先生回到會客室,一口氣憶述過去一小時的「戰況」:「剛才真的『險過剃頭』。你們看完後,我另一個同事也帶了一枱客看同一個單位,而且很快便決定還價,不過他們只肯出不足300萬。同事致電業主,他已經答應以這口價賣出。剛巧你們那時候致電給我,由於你們是先看的而且出價更高,我馬上告訴業主客人要些時間準備訂金,讓他晚一點才過來。不然,他早就跟另一枱客簽約了。」

筆者聽畢,不禁懊惱出價太高,女友也顯得面有難色。此時,G先生放下臨約,讓我們先細閱一遍。「我先到樓下準備查冊,你們稍等一下,待回和業主上來一起簽約。」

臨走時,G先生忽爾回頭,一臉凝重的樣子,低聲說:「你們剛才不是說走廊天花有點漏水的跡象嗎?我再跟業主說幾句,試試能不能讓他再減價。」

我們喜出望外,連聲叫好。

又過了一會兒,G先生和業主一同步進會客室。業主看上去大約三十餘歲,略胖的他正在和G先生談笑風生,看上去似乎真的有點交情。

接下來,G先生把我們手中的二萬元現金交給業主,然後極為詳盡地解說了臨時買賣合約中每一條條款。說到買入價時,G先生施施然把那個不足300萬的價錢寫在臨約上,沒有再提到筆者原先的Offer,業主也沒有任何特殊反應,彷彿這個價錢從頭到尾都是大家的共識一樣我們心中暗喜,卻不敢在臉上透露,心裡只想儘快簽約,以免業主反悔。訂金方面,業主要求兩天內要收到一張七萬元的支票,合共九萬元,剛好比買入價的3%多一點點。

畢竟是第一次簽重要合約,筆者雖然心急,仍非常留心地聆聽G先生的解說,也對合約和查冊提出了一些問題,增進了不少實戰才能學到的知識。等了好久終於要動筆簽約,筆者戰戰兢兢地簽了臨約,又根據指示在合約每一個曾刪改、增減資料的位置簡簽,最後簽署在查冊、睇樓紙、傢電清單等輔助文件上,便大功告成。就這樣,筆者在2011年5月買入了人生第一個物業,「成功上車」。

簽約完畢後,G先生又建議聯同業主再到單位視察一次。筆者不以為言,既然約已經簽了,雙方也不能反悔,又有甚麼好看呢?不過當時不知道這是否既定程序,便再次回到那單位細看。視察完畢後,已屆晚上九時,忙了一整天,筆者已感到非常肚餓,但G先生仍然精神奕奕、健步如飛,也許是因為剛做成生意,有點亢奮吧。

上車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天大的事,非要聽很多人的意見不可(包括很多根本沒有置業經驗、只懂天天說股災樓災的長輩)。筆者從頭到尾都沒有打算告訴家人和朋友,因為置業能觸發身邊的人的反應實在太難以預料,有些人會開心、有些人會擔心、有些人會驚訝、有些人會質疑、甚至妒忌,卻太少香港人願意簡單說一句「恭」。既然可預期的Utility是負數,而身邊的人也不能(筆者也不需要)幫到你甚麼,又何必多此一舉?

不管有沒有物業、有沒有研究、有沒有常識,不管立場如何,更不管有沒有戰績支持,香港人開口埋口就是講樓市。說到底,購買物業只是把現金變成資產加負債,就是這麼簡單,是香港人把買樓看得太大而已

(待續)

留言

  1. Rx10兄晨早已經識為兩人日後打算, 實在可喜可賀:)

    回覆刪除
    回覆
    1. 第一次買只是計掂數,就盲中中衝埋去。

      刪除
  2. Rx10兄的描述也讓我想起自己第一次置業的情境,十分有趣,期待下文!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風中兄,現在回想過去幼稚的想法,也覺得很好笑。

      刪除
  3. “因為置業能觸發身邊的人的反應實在太難以預料”

    我身邊的人反而冇乜反應~香港人各有各忙,其實好多搞掂自己衣食住行就算,唔會太得閒理人哋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個人際遇不同啦,有人遇上好人,有人遇上衰口的人,更多人是兩種人都遇上。一個人就算幾忙都好,都可以是但回一句好聽或者唔好聽的說話。

      就算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都未必不會影響聽者的心情呢!既然筆者當時自覺未夠成熟去抵禦這種可能出現的相反意見,不讓它們出現是較理想的做法。

      刪除
  4. "簽約完畢後,G先生又建議聯同業主再到單位視察一次。筆者不以為言,既然約已經簽了,雙方也不能反悔,又有甚麼好看呢?"

    請問Rx10兄,這是否既定程序呢? 有古怪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惟一一次筆者買入物業前有睇樓,之後買的全部都沒有睇樓,要簽一句「買家同意不視察物業」,所以我也不知道這是否必須做的程序。

      說回這次回頭視察,G先生跟業主展示了數處室內的瑕疵,筆者感覺是他想業主認為他做得好,明明間屋有瑕疵但也能以叫價賣出,是代理的功勞。

      刪除
  5. 每次出價都係一場搏奕,寫得甚為生動!未知有否賣過樓?換左一個身份,又是另一番經歷。

    雖然我未試過買賣樓,但網上實在好少此類型的分享,想在買樓前做多點功課(soft skill 上),期待Rx10兄分享更多買賣樓經歷呀!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lee bee 兄留言。可惜筆者不是出身於炒樓的年代,當初買入的單位已經要鎖兩年,之後更extend 到三年,因此只有一次賣樓經驗。

      往後買賣住宅的經歷在下一個系列會詳述,謝謝支持。

      刪除
  6. 我第一次買樓係預先計好數負擔到幾多樓價再去睇樓, 買左一樣無打算講比人知, 因為當時身邊未買樓的人很多, 個個都話貴都話等下, 既然最終賺蝕都係自己承擔, 無謂講出黎比人評頭品足.

    回覆刪除
    回覆
    1. 「既然最終賺蝕都係自己承擔, 無謂講出黎比人評頭品足」

      時雨兄說得好!人心難測,不如不測。

      刪除
  7. 「筆者從頭到尾都沒有打算告訴家人和朋友,因為置業能觸發身邊的人的反應實在太難以預料,有些人會開心、有些人會擔心、有些人會驚訝、有些人會質疑、甚至妒忌,卻太少香港人願意簡單說一句「恭喜」。」

    感同身愛! 小弟買自住樓時,自以為「死黨們」最少會說句「恭喜」,事實是換來驚訝以及質疑。或許有點妒忌吧。那一刻我才發現那些我以為的真朋友原來並不真。只是我不明白,我只在蠢笨地節衣縮食,人人都做到,有什麼好驚訝?

    回覆刪除
    回覆
    1. Wallace兄,我在Discuss樓市版打滾一段時間,見盡好友淡友角力。從絕大多數網友分享上車經歷,我當年已知道告訴別人自己上車,很大機會出現「以為別人會恭喜,換來驚訝及質疑」的情況,很多網友指出2003-2010年間,別人知你上車,「唔咒你負資產都算係咁」。人心難測,我也懶得去分析為何別人的反應如此負面。

      最近,我讀到一篇文章,它Quote了蔡東豪很到肉地指出為何得到些許成就的人會突然變得討厭:「一個小學同學,出身清貧,由小學到大學的學業成績不算標青,畢業後打份工,大家際遇相差無幾。後來他創業,不到10年,飛黃騰達,成為上市公司主席。我們開始討厭這個人,原因跟討厭其他富豪不同,舊同學憑努力由無至有,在所有同學面前做到,肯定不是偷呃拐騙,肯定不是投機炒賣,但我們不能接受一個這麼接近的人在公平競賽中,做得好過自己這麼多。」

      說多次,我們不能接受一個這麼接近的人在公平競賽中,做得好過自己這麼多。

      原文: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7%99%BE%E7%84%A1%E5%94%94%E8%B3%B4/


      成功的故事在普通人耳中,仲難聽過粗口。所以,不要再花時間在理解別人的不可理喻上,努力做好自己吧。

      刪除
    2. 受教了,哈哈

      刪除
    3. 太客氣了,你不嫌我多嘴就真。

      刪除
  8. 小子買親都唔同人講, 費時人眼紅症發作
    人總是以自身量度別人的應有成就, 根本係多餘
    到今時今日, D人話難上車, 有幾難?
    小子一窮二白, 今日如果你無15% DSD, 我再出手, 都係同R兄一樣, 唔駛肴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子兄所言甚是,人的眼光有多闊,成就就有多大。掉轉來睇,起步十多年仍未財自者眾,也不難解釋了。

      上車難,難在要放得低。睇淡立場要放低、揮霍態度要放低、無知思想要放低,簡單黎講,開竅就是了。

      樓市方面,我就無小子兄睇得咁爽,否則14年尾、15年或16年都可能仲會再入。罷了,反正再買也難快速提升生活水平(詳見拙文《缺乏現金流的困局》http://rmylife1987.blogspot.hk/2016/06/4.html),未能跟我的人生計劃配合,所以還是繼續加碼流動資產為上。

      刪除
    2. R兄, 反正14年前買的都贏到開巷
      只需持盈保泰, 得閒搞下轉按R下回贈去增強自己的防守力便可以

      上車難,難在要放得低。睇淡立場要放低、揮霍態度要放低、無知思想要放低,簡單黎講,開竅就是了。 (不能認同更多)
      小子同身邊好友講買左間藍籌屋苑的時候, 佢同我講 "有錢買樓, 無錢玩車"
      我真誠的回覆係我真係無錢買埋呢D無謂野.
      靚車靚錶絕對係阻止財自的源頭. 美食話哂都食落肚, 旅行話哂都係去見識, 一次半次都可以, 如果成日去的話, 無錢買樓實在不怨得人, 因為係自己攞來衰的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三月流水賬 (2023)

十月流水賬 (2022)

港樓 1997 vs. 2022

四月流水賬 (2023)

二月流水賬 (2023)

八月流水賬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