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天下是甚麼?

早前有Blogger談到「得公屋,得天下」,筆者看畢後也有些感慨。

何謂「天下」?相信每位讀者也有不同的想法。

有些人會認為了不起的成就才算「天下」、有些是為了追求無憂生活、有些是財自。那麽所謂「天下」,某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人生目標或理想,或者說是通往人生目標或理想的必需條件。

對於筆者來說,最想達到的「成就」就是與身邊的人緊密地連在一起,不必為錙銖而煩惱,並且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事。少量物質享受是需要,但並非重點,僅此而已。而達成此「成就」的必要條件之一,便是扣除目標生活的支出後,仍有充裕的收入(主動被動皆可)。筆者比較prefer全被動收入,讓時間全部留給non-career development,包括達成人生目標或理想。

所謂的「得天下」,筆者認為是在上述條件達到時,你有權擁有的東西(包括但不限於財富),而不是你實質已擁有的東西(一般來說是財富)。

上述的「得天下」方程式,正正解釋了為何得公屋者得天下。

首先要撇除「完全不鑽空子得公屋」這個不太現實的前設。目前的公屋制度下,輪候隊伍消化極緩慢,而且隊尾無限加時,陰謀論指出箇中原因是太多人利用「社會工作」漏洞打尖。因此,要進入公屋門檻本身已涉及灰色行為。

第二,獲得公屋後,首十年免入息及資產申報及審查,公屋戶在這十年間能在收入暴升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合法地享用月租約$2,000的絕對優勢,超速累積財富。假設私樓月租為$15,000,公屋戶這十年間已經比私樓戶累積多156萬港元。

第三,即使十年後依法申報,公屋戶亦只會被列為富戶,直至極極極大幅超越基本收入或資產限制才會被迫走。即使被迫走亦能以綠表價買入資助房屋,負擔仍遠低於私樓戶。

以上幾點並不能讓公屋戶取得極大成就,也不至於能累積巨額財富。然而,公屋戶在上樓後首十年間,由於保證家庭開支極低,相對容易增加消費、提升生活質素,包括現今社會最為昂貴的基本精神消費:組織家庭、生育下一代。而家庭人數增加所帶來的財務負擔,主要為住屋面積,亦能透過社會福利、以低廉的成本去解決。

根據筆者的觀察,即使家庭年入超過100萬,不管物質生活如何滿足,如果未能解決自住需要,亦無法貿然、輕鬆地組織家庭,甚至不敢生育下一代。一個簡單的例子:
兩個專業人士,月入分別為六萬和四萬,若要組織家庭,買個上車盤閒閒地都要借四五百萬按揭,無論買定租,月供$15,000 - $20,000走唔甩。若要生仔,兩人全職工作很難不請外傭幫手,固定成本又增加每月幾千,且住屋人數由二人加倍至四人,最少都要兩三間房才能解決,結果住屋成本又增至$25,000 - $30,000,或需要多二三百萬首期。
以金融的角度描述,公屋幾乎完美地對沖了提升生活質素的成本,並大幅地降地了達成人生目標、甚至追求理想的財務代價。筆者相信這才是社會說:「得公屋、得天下」的箇中意義。

留言

  1. 等到新香港人打莊, 挖空完庫房再取消公屋等福利時 (此時因為公屋仍有相當部份為內地新香港人所佔), 這些低端香港本土人口就會完美遷出, 香港人正式收工

    公屋呢家野根本係飲鴆止渴, 呢一世唔還, 下一代做超級低端人口仲頭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已經打左莊, 我住係大西北, 朝早番工見到好多新香港人由新既大型樓盤出黎, 帶小朋友番學, 香港人只係買到D蚊型盤如「尚悅.方」等。遲D 等到荃灣西一帶入晒伙, 到時果帶可能要用普通話至生存到。

      刪除
    2. 快活谷兄:「公屋呢家野根本係飲鴆止渴, 呢一世唔還, 下一代做超級低端人口仲頭痕」

      我不能完全同意,因(1)有公屋不代表不能上進,在現行制度後住公屋養車買樓都不會被立即趕走;(2)不是每個人都要求上游。

      刪除
    3. 二當家兄,可惜我們沒有區別「新香港人」和「舊香港人」的數據,只能從BSD看到極少「非香港人」買。不過老實說,依我所見香港的中產或上車新盤,仍然有極大部分買家是「舊香港人」。

      我不是說「新香港人」參與香港物業市場並不顯著,相反我肯定會越來越顯著。全世界用錢浸死你,而中國further用人浸死你,無論你接不接受也好,這事情也會繼續發生,剩下就看你願不願意參與當中的金錢遊戲罷了。

      刪除
  2. 曾聽說過有公屋戶批評中產家庭月入 7萬月月清袋是不懂得儲蓄,其實只是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

    也十分同意財自只是過程不是結果,財自是讓我們能成就更多、看到更美風景的一個轉車站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福祿壽兄,個人認為公屋戶如此批評中產家庭,比劉鳴煒叫大家去少啲旅行儲錢更難聽。中產月月清,主因都是只懂返工搵錢,不懂儘早解決住屋問題惹的禍。

      很喜歡你用「轉車站」去形容財自,有人喜歡轉有人不喜歡轉,喜不喜歡也好,我最重視的是「有得揀」。

      刪除
  3. 至少有公屋, 有左一個住屋保障而不需要背負一個沉重既債務。

    有小朋友既家庭可以考慮其中一名家長 FULL TIME 湊小朋友, 當你背住層樓, 有多個人真係靠一個人可以供起層樓? 到最後好似你咁講, 2個都要出黎打工, 仲要請個工人, 住屋有更大需要, 供樓既開支又增加。

    宜家香港人既出生率越黎越低, 我覺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係住屋問題未得到改善及前境未明, 無樓既買唔起樓, 租既又俾人加租, 其中一個可考慮既解決方法係引入租務管制, 令到租客為未來計到數, 不過政府應該唔會做。

    同一道理可以用於創業, 當你無野需要顧慮果陣你會比較勇敢去嘗試 (無老婆仔女, 無老豆老母要養), 當大部份人都為層樓而顧慮果陣談創新/創意, 未免有D奢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部分同意,住屋問題的確令很多人想做而卻步。當一個人連生小朋友都覺得奢侈,叫佢創業簡直難聽過粗口。在此情況下,公屋的確幫到很多手。雖然公屋也是剝削其他階層的東西去補貼,不過政府收稅就是要做social wealth re-allocation (ideally係咁)。

      小部分沙石如一個人是否能供樓、租務管制能否解決租金問題,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不是這篇想討論的話題,也就從略了。

      刪除
  4. "所謂的「得天下」,筆者認為是在上述條件達到時,有權擁有的東西,而不是你實質已擁有的東西"
    這句話令我想起那些已上岸的富豪說自己間中清茶淡飯時感覺很開心,這種離地言論完全漠視了選擇清茶淡飯與被逼清茶淡飯完全是兩回事!

    回覆刪除
    回覆
    1. 風中兄,看到你的留言,我想了好久,實在無辦法不承認我一向所說的「選擇權」,或者上文說的「得天下」,其實也是建基於「有得揀」的前提下。

      我無法改變社會,同時我也不想被迫這、被迫那。所以,我無法否認其實我是希望有權離地的。

      儘管如此,我相信靠雙手打拼的人,和含著金鎖匙出世的人,就算最終言論都變得離地,其行為終究還是有很大的分別的。

      刪除
    2. R兄,別誤會,我不是說你離地,只是一時有感而發。我完全同意你的「得天下」定義,對我來說,不管是「得天下」還是「財務自由」,其實都是奪回自己的選擇權。
      我只是說有些離地的人,竟覺得窮人沒有甚麼辛苦之處,因為自己也可以過幾天清茶淡飯的日子。窮人最可悲的地方不是窮或苦,而是被剝奪選擇權,看不到希望。

      刪除
    3. 風中兄,我明白你的感慨。今天的香港非黑即白,不是貼地便是離地,每個人要麽被迫靠邊站、要麽就被標籤,實在可悲。

      不但窮人看不到希望,現在連不窮的人也看不到希望。很多年輕人,若不是當年好彩做了些投資(包括但不限於樓),就算收入在top 10% of the society,也是茫茫前路。

      刪除
  5. 提供一个安稳的居住环境, 是家庭和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
    50/60后这一代人受惠于麦理浩的政策, 就说明了房屋的重要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兄,你這樣說,又會引起上N代的不滿。

      我已隱若聽到有人說:「每個年代都有他們的困難...」,云云。

      刪除
    2. 我是50后, 我的意思是房屋政策在麦理浩时已知道是政治问题,
      处理不好会影响殖民地管治.
      现在特区政府还是按自由经济的理念任由市场波动,
      间接给各大地产家族垄断供应的时间和价格空间.
      打工的特区官员不可能有承担去处理横跨10-20年的问题.

      刪除
    3. 原來如此,匿名兄年屆六旬仍很關心社會時事,實在值得敬佩。

      就香港這個人才自由流動、土地供應欠缺彈性的地方來說,我非常同意房策的重要性。搞得好就是民生好,搞不好就是政治炸彈。

      有關地產家族的壟斷,1984-1997年發生過一次,那是因每年中方限制只賣50公頃土地的「高地價政策」所致;而今次則是「辣招」和「按揭成數」的限制令購買力嚴重地向一手市場傾斜。

      現時的財金官員有兩個特點,第一是非常保守(如金管局)、以不出亂子為目標;第二是不懂轉彎,基本法寫住「量入為出」就視之為天條,不懂用另一種方向去詮釋來釋放政府資源解決問題;第三是不敢改變,如前朝的辣招已明顯失效,本屆政府為免孭鑊,便惟有以不變應萬變。

      因此,在可見的將來都無法扭轉一手市場主導房屋政策的情況。

      刪除
    4. 看来, 香港也有习近平说的"三不"干部现象: 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



      刪除
  6. 香港土地太少, 官员管治水平不够, 又有历史包袱.

    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 阿爷也不便干预.
    2047年前房价应该很难下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兄所言甚是,有能者不會做官,有志者力有不逮。

      樓價也有循環,也會受金融和經濟環境影響。2008年金融海嘯一役雖然推不倒樓市,但要記住當年樓市的估值是現在的40%而已。另外,沙士之後香港也沒有受過經濟衝擊,我實在不敢說「2047年前樓價很難下跌」。

      刪除
    2. 我的意思是尽管2047年有波动, 如果楼市崩盘,特区政府或阿爷必定出手救市.
      尤其是台湾问题未解决前, 一定要挺住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特区的样板.

      刪除
    3. 明白,政府或阿爺出手是有可能,但救市是否想救便救到,是另一個疑問。例如1998-2002年間,特區政府出了好多次手,但樓市一直下跌,直至2002年的孫九招才能扭轉形勢。即使不計入SARS這個不可抗力因素,樓市累積跌幅都有60%。

      所以我認為,當經濟差配合無能的政府,樓價救不了是有可能的。當然,在目前的政策和經濟環境下,加上貨幣供應極度泛濫,暫時看不到樓價有可能大跌。

      刪除
    4. 经历过自由行救市, 量宽救市, 市场心里有预期.
      危机可能以不同方式历史重演.
      但任何大跌后政府干预会引来加快反弹.
      50年安定繁荣是主调.

      安定和维稳是相似的理念.
      共产党的学习能力, 效率和毅力非凡,
      经济问题, 外交问题, 保安问题, 民生问题 都能解决.

      香港繁荣会依旧,
      香港本土年轻一代在职场立足或创业追梦,
      不可避免要与高端中外移民及他们的子女竞争.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稅務入門 (2) - 稅務居民的稅制

九月流水賬 (2023)

四月流水賬 (2023)

八月流水賬 (2023)

五月流水賬 (2023)

六月流水賬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