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疑中前進


去年金融市場經歷幾輪小動盪後,暫時市況看似回穩。回頭一看,十月十二月兩次急跌,可能牛市調整已完成,可能熊市仍在中段。也可能一隻小熊已經見底。

市場可預測性很低,市場波動的時間和幅度往往也是出人意表。

有誰想過港股差不多九個月的下挫,指數才跌25%那麼少?心水清的讀者知道,看指數已經沒有意思。那十幾隻大Size炒股,早已跌至四腳朝天,尤其是藍籌新貴,反高潮百發百中。

自知不懂炒股票,只能從股息增長股中尋寶,可恨的是「好嘢」不但早已觸底,更加破頂連連。Winner takes all,果真例不虛發。由於不懂,惟有在 Winners 當中隨便買些。

明明應該果斷加注「那黐線的 REIT」,卻忍不住有了立場。筆者認為零售寒冬並無想像的冷,過去一年半載旺區又回到了人山人海的日子,僅有的商場似乎較街舖更加受惠。實實在在的感受,我相信早晚也會反映在基金分派上。

老老實實,筆者仍然很想重回黐線的懷抱。望住那倉底的利潤,哭笑不得。這暫時仍是一個遺憾,但隨著財務安排已經九九十十,我已找不到藉口再退縮了。

中長期固定收益證券急挫後,反彈了很多,但未能收復失地,which is perfect。那人所共知的永續浮息貨,不知是否因加息急降溫,居然徐徐向下,吸引力大增。對利率非常敏感的永續證券來說,浮息明明是個接近完美的對沖,刻下竟成了壞消息。
(可能筆者錯過了甚麼新聞?煩請讀者指出。)

最近某證券行開放了亞洲債券的交易平台,竟然無需 Professional Investor 認證,真有趣。Minimum ticket size US$100-200k,不算甚麼門檻,但是交投極少,筆者放了一兩星期的 Order 也無法完成。另外,Margin requirement 太高了,與私人銀行無得比。

物業市場回暖,什麼小陽春、大陽春,新盤大賣、二手回勇,AA們興奮到不得了。無論大中細價樓,都跌了100萬左右便回升。想上車的人動手吧,新年之後要不牛皮、要不暴升...明明有需要,何必包拗頸?

買得起400萬的單位時不買,然後兩三年後用600萬買入同一個單位,這種情況屢見不鮮。2013年回調見過,2015-16年回調也見過。

2018-19年回調後,歷史會一再重覆嗎?

都係嗰句,鬼知咩。但我知道:

~ 林鄭年代的賣地量比689年代大跌六七成,政府早已江郎才盡

~ 加息降溫到一個點,大家都開始 project 減息了

~ 樓價升幅拍住貨幣供應,按揭貸款餘額卻追不上,槓桿極低,健康到不得了

~ 按揭 Offer 越來越好,實質按揭利率又跌穿 1.3%了...

~ 咩話?租金回報低?低得過實質按揭利率先算啦...

事實擺在眼前,市價是不會因個人的看法而改變,但會因為大眾雪亮的眼睛和行動而走。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廿年後,樓市暴跌七成,不過之前升左十幾廿倍啫。其實無乜特別,縱觀歷史又唔係未見過,哈哈!

留言

  1. R兄又有含金量高的文章一篇。小熊已在身後,恐怕不是太多人願意接受。畢竟見升話升,見跌話跌之眾為多數。倒轉走,需要獨立分析能力,及執行的勇氣。而這點中港教育系統都沒有教,傳媒更鼓吹做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三兄抬舉小弟拙作。
      三言兩語總結出羊群效應對投資的弊處,高手也。其實也鞭得小弟很痛呢。

      刪除
  2. 浮息明明是個接近完美的對沖,刻下竟成了壞消息。
    // 投資者心態係炒價, 看乎跟"財自計劃"有著根本性的分別. 反正基金佬又不在乎長期規劃, 規劃了基金管理費及AUM 便可以夠供樓打波疏乎了

    這造就一個時機俾R兄您入場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正啊,雖然錯過咗掃入純股權型投資的時機,但還有機會補充些債權型投資,上天都算待我不薄。

      刪除
  3. 我都想買債券, 最近浮息債下跌會否因為市場開始預期減息?
    另外, 師兄睇中左邊隻債

    回覆刪除
    回覆
    1. SeekForValue 兄,市場預期減息在十二月已經開始了,昨天 Fed 發表議息記錄雖然大放鴿,但是預期減息的 probability 並沒有顯著增加。這說明 Fed 的反應其實一直落後(好聽啲講叫順應)市場。

      債方面,美國大部分垃圾債的公司我都不太認識,所以也是盲目地跟 criteria search 出來,稍為看看 Balance sheet 的流血情況便算。最重要是買入的債券的到期日,必須在大量債券到期的日子之前,才對自己有保障。

      刪除
  4. 太多人鍾意估後市,絕不部份人都估錯,然後繼續估...

    回覆刪除
    回覆
    1. 絕對同意,幾多在股海中浮沉的人,無非如此。

      刪除
  5. R兄又有高質文章分享,一定支持!樓要自用就無謂估升跌嘞,買左一定有得住。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June兄留意拙文,無論是何種資產,看的應該是基本因素指導的方向。

      一旦確定了,又何需時刻估升跌?看對了,適當地方資產配置,便可立不敗之地了。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稅務入門 (2) - 稅務居民的稅制

九月流水賬 (2023)

四月流水賬 (2023)

八月流水賬 (2023)

五月流水賬 (2023)

六月流水賬 (2023)